“打”鳥高人劉亞春
劉亞春,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宣傳辦主任。一個地道的能人,體現(xiàn)在生活的多個層面,男人會的活他幾乎全會,甚至是織毛衣、做衣服等一些女生專利的“小活”。亞春人非常細心、聰明、善鉆研,什么新生事物都敢于接觸和介入。以其才、其人品,被人稱壩上“小秀才”。此文中,我要說他的才能是最最讓人夸贊的“打”鳥技巧。
此“打”非彼打,劉亞春是攝影人,攝影人習慣于把拍鳥說成是“打”鳥,亞春是一個絕對愛鳥的人。
“打”鳥的攝影人多以器材和設備論英雄。一定要有定焦500毫米以上的大光圈的專業(yè)鏡頭,戶外攝影的專業(yè)設備,豐富的野外生存經(jīng)驗,淵博的識鳥、知鳥知識……。鳥題材的拍攝成就了一大批的攝影家。
劉亞春是個“打”鳥高人,不在于他有沒有這樣的專業(yè)性的高端設備?!翱梢杂小钡囊恍〇|西他都沒有;而他所有的,別人“也許有”,但一種精神、一種智慧讓他“絕無僅有”。
亞春之能,不在于器材,他僅有的數(shù)碼攝影設備是尼康D80,一臺入門攝影者的低端產(chǎn)品;最好的鏡頭是尼克爾80-400毫米的變焦頭,其余的全是被攝影家稱為“狗頭”的次品鏡頭。
亞春之能,在于他沒有裝備而玩的很精。亞春沒有多少戶外攝影的設備,他有一頂破舊的帳篷還是撿人家的舊貨,至于望遠鏡、迷彩裝束一類的、服裝設備什么也沒有。
亞春之能,是在于他的創(chuàng)作范圍小而創(chuàng)作激情更高。他沒有更多的野外生存經(jīng)驗,創(chuàng)作的土壤僅僅局限在塞罕壩這塊小小的空間中;沒有資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走出塞罕壩,但他對塞罕壩的鳥類的理解和認知不是別人“可以有”的。
他說“塞罕壩上的鳥都是我的家人和朋友”。有好多人認為亞春能聽懂鳥的聲音和語言,鳥以他做朋友,能和他交流談心……亞春聽到此話,總是抿嘴一笑,左顧而言他。
壩上有一種鳥,學名叫黑琴雞,當?shù)厝私兴八呻u子”,棲息在樹上或者草叢中。黑體紅冠,個體有小柴雞大小,在塞罕壩上生存的數(shù)量和種群都比較多,是劉亞春最主要的創(chuàng)作素材之一。
我曾看過亞春的一張攝影作品,拍的是一種展翅跳躍中的“松雞子”。其羽、其喙、其眼神、其爪清晰無比,稱得上一幅絕佳作品。我正研究他是用什么鏡頭和什么數(shù)據(jù)指標拍攝時,彼有攝影天分的塞罕壩林場副場長劉?,摳嬖V我“這張作品的著作權不應該是亞春,而應該是不知名的黑琴雞,因為是黑琴雞自己按動快門自拍的作品?!?/span>
疑問之中,?,搱鲩L給我講述了亞春的創(chuàng)作故事之一。
亞春經(jīng)常觀察黑琴雞的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習慣,他知道每到鳥類求偶交配季節(jié),雄鳥爭奪與雌鳥交配權時,雄鳥之間經(jīng)常有戰(zhàn)爭,而黑琴雞的戰(zhàn)爭地點和時間很少會變更。它們總是習慣于在第二天的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戰(zhàn)爭的延續(xù)。亞春正是抓住這一規(guī)律拍攝了這幅作品的,但為什么說作品的作者是黑琴雞自己而不是劉亞春呢?
海瑩場長告訴我,“他讓黑琴雞自己去按快門拍自己,按創(chuàng)作原則來講,作者不應該是劉亞春,命名權和著作權應該歸屬于黑琴雞?!?/span>
玩笑、和諧之中道出了亞春的拍攝秘密。他把相機藏匿在草叢中,提前設置好了拍攝參數(shù)、焦點、景深等等,自制了快門線和快門釋放開關,把幾十米的快門線延伸到黑琴雞出沒的地方,設置了“地雷式”的快門釋放裝置,黑琴雞就像鬼子踩地雷一樣完成了拍攝作品的全過程。這一小小的攝影創(chuàng)意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凝結了亞春若干的心血,這里面涉及的光學、物理學和生物學等多個方面的知識絕不是一兩篇論文能說得清楚的。
說起亞春拍鳥的這些創(chuàng)意,他自己說的更清楚。
他告訴我,鳥識數(shù)不識人,這里面又有一個好玩的故事。
為了拍攝他發(fā)現(xiàn)的一窩獵隼喂食小鳥的鏡頭,他等候了好多天。每當他走近他的帳篷時,鳥就遠遠地飛走了。他一離開,鳥就飛回來哺食小鳥。于是他想出來一個好主意,在鳥不在的時候,他讓他的女兒提前鉆進帳篷里。當大鳥在遠處觀望的時候,他大搖大擺地鉆進帳篷,然后讓他的女兒披著衣服離開帳篷。大鳥見“他”離開,安然地飛回鳥窩哺食小鳥,于是,快門按下來,一張作品就這樣問世了。
這種精準的觀察和鉆研,讓亞春得知了鳥類的許多生活習慣。比如哺食時間、食物的種類等等。時間有時精確到幾點幾分,其他的細節(jié)更是讓人覺得他就是鳥的看門人一樣精準,這一點讓人佩服之至。
困擾劉亞春攝影創(chuàng)作最大的問題是器材的不趁手,看到好多的拍攝題材因為器材的制約沒有辦法拍成讓亞春。于是他就用物理學知識自制攝影器材來彌補不足。
最典型的器材就是快門線了,他用電話線制作了長達百米的快門線,用一個小攝像頭和相機連結在一起,用一路線控制相機快門,用一路線連接一個小小的監(jiān)視器……
他在百米開外,用一個18-55毫米的小小鏡頭就解決了500毫米以上的鏡頭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智慧讓他解決了資金不足、器材不夠帶來的困擾。亞春在攝影器材的鉆研上越走越遠。
亞春和我講他最最痛心的事。在陪一位領導攝影時,為了攙扶領導,他架在三角架上的他那只最最珍貴的80-400毫米的尼克爾鏡頭被風吹倒,鏡頭生生地被摔彎了。按照專家診斷之后,他的這只鏡頭除了鏡片還可以用之外,宣布報廢了。
痛心之后,劉亞春開始琢磨如何來修理這只最最珍貴的攝影家當。要知道修理手表和相機都是要一些精密的儀器的,他手中卻只有一把電烙鐵。仔細地拆開、仔細地鉆研、仔細地設計修理方案,三根頭發(fā)絲一樣的控制線,如果接不好,就無法用電子快門來控制鏡頭,而且還有好多的問題需要一點點的解決,鏡頭筒的較正、螺絲的連接等等。
三天三夜的琢磨,他終于把專家無法修好的鏡頭修好了,經(jīng)我們多人試拍,這只鏡頭在質量上、銳度上、色差色準和解像力等多項指標與一只新鏡頭沒有多大差別。亞春用那只靈巧的手和善天鉆研的心解決了一個大的技術問題,挽救了一只鏡頭的生命,讓所有認識他的人折服。
亞春之能,體現(xiàn)在生活中更是如此。
這就是活色生香的小能人劉亞春,一個打鳥高人,一個熱愛生活的林業(yè)戰(zhàn)士。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