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溱湖國家濕地公園
總面積26平方公里的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江蘇省江水(長江)、淮水(淮河)、海水(黃海)三水交匯的地方。園內湖泊湛藍、河網交織、洲灘島嶼星羅棋布、候鳥成群,優美濕地生態風光和溱潼水鄉民俗文化構成了溱湖濕地公園的獨特景觀。溱湖濕地公園在發展過程中嚴格遵循“生態優先、全面保護、突出重點、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在我國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工作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2003年以來,公園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圍繞“生態、水、鄉情”三大主題,開發和建設了一批既有觀賞性又有參與性的旅游景點,先后建成濕地精品園、濕地農業觀光園、濕地探險樂園等旅游景點。2005年,公園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AAAA旅游景區。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公園優先濕地保護,從政府專項資金以及門票收入和相關產業中籌措資金,累計投入近10億元用于對溱湖生態環境的恢復。相繼關閉了沿湖及上游地區的14家工業企業,外遷了濕地核心區的原住民;實施了溱湖清淤工程,使溱湖濕地的水體環境和水體質量得到極大改善。同時,把景區建設與保護動植物多樣性有機結合,通過大面積植樹造林,高密度栽植濕地水生濕生植物,恢復和重建濕地生態系統。連續實施了兩期濕地恢復工程,累計恢復濕地近萬畝,先后建成了溱湖景觀生態林、湖東濕地森林公園和湖東濕地種苗基地。隨著溱湖生態環境的改善,溱湖濕地已日漸成為各種鳥類和野生動物棲息的天堂,據初步觀察和統計,現在每年都有30多種近10萬只候鳥在溱湖棲息,“萬鳥云集,千鷺飛起”已經成為溱湖濕地的一大景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