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天,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聯合國內四家基金會及70余家組織和機構,共同發布《中國鳥類觀察年報2021》。
根據中國觀鳥記錄中心更新的記錄,報告按此前已經檢驗成熟的建模方法,更新了1212種鳥類在中國的二值化分布圖。報告也重新識別出了以往缺乏數據的青藏高原南部、“滇東南-桂西南”和東部諸多保護熱點,并校正了以往對一些區域熱點識別的偏差,呈現了這些重要棲息地的空間分布。報告梳理了本年度各省級行政單位最常見的前10種鳥類和當年有記錄的珍稀瀕危特有鳥種。報告繼續應用基于公眾數據的(年度)鳥類多樣性評價指數開展了一輪評價。分析了中國鳥類保護,特別是濕地鳥類面臨的挑戰。回顧了2021年各基金會、觀鳥組織開展的鳥類保護與觀鳥推廣活動,并推薦了中國哪些地區和鳥種值得特別關注。
目錄
1. 背景介紹
2.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變更后的鳥類保護熱點
2.1 《名錄(2021年版)》中的國家重點保護鳥種清單調整狀況分析
2.2 2021年省區觀鳥記錄情況
2.3 觀鳥記錄反映的鳥類分布變化(2020-2021年)
2.4在中國什么地方看(kàn)好鳥和看(kān)好鳥
3. 公眾參與區域鳥類多樣性評價指數2021年評價結果
3.1 公眾數據反映的中國各地2021年最常見鳥種
3.2 珍稀瀕危特有鳥種2021年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記錄情況(統計表格見附錄五)
3.3 基于觀鳥的鳥類指數評價
4. 中國鳥類保護面臨挑戰和積極進展
4.1 氣候變化
4.2 城市化
4.3 其他挑戰
5. 如何看(kàn)好鳥,看(kān)好鳥
5.1 看(kàn)好鳥
5.2 看(kān)好鳥
5.3 中國觀鳥記錄中心2021服務升級介紹
1、背景介紹:
2021年2月,更新的《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公布。
2021年10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階段議程在中國昆明召開。
以《年報2020》發表為起點,定期集合觀鳥愛好者群體和機構的智慧和洞見,向包括公眾、保護組織、企業、研究機構和主管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分享觀鳥愛好者所見的中國鳥類生存動態。
封
面
2、《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變更后的鳥類保護熱點
2.1 《名錄(2021年版)》中的國家重點保護鳥種清單調整狀況分析
(1)新增鳥類達150種之多。其中非雀形目鳥類有71種,雀形目鳥類有79種。
新增的非雀形目鳥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中國罕見、狹域分布,或全球受脅的鳥類。第二,由于分類原因此前未列入原《名錄》,且數量稀少或分布范圍受限的鳥種。第三,考慮其類群在中國的分布狀況、種群規模和變化趨勢,以及受到威脅的程度而新增列入的鳥種。
青頭潛鴨 圖/陸建樹
新增的雀形目鳥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狹域分布,或全球受脅的物種,第二,歷史上分布廣、數量大,受到過度捕獵和棲息地喪失等因素嚴重威脅,近幾十年種群數量在其整個分布區內下降明顯,有的甚至成為全球極危物種的鳥類,第三,高度依賴某種類型的原始森林植被棲息地的鳥類,其生境高度稀缺或脆弱。
畫眉 圖/陸建樹
(2)對原《名錄》所有物種均予以保留,并將原名錄中的3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且均為非雀形目鳥類。
包括三類:原《名錄》所列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中的中國特有、狹域分布或全球受脅鳥類(尤其是一些全球極危或者瀕危的鳥類);第二,一些需要某一類連續的大面積、高質量自然生境,或者近幾十年在國內記錄甚少的物種;第三,一些受到非法捕獵和貿易現實的或潛在的威脅的物種。
獵隼 圖/韋銘
2.2 2021年省區觀鳥記錄情況
除香港和臺灣地區記錄因為疫情等原因,數據收集不充分,鳥種數有所減少外,2021年,各省市區的鳥種數均較2020年比較明顯的增加。
圖2.2-a 中國觀鳥記錄中心各省/市/自治區2021年累計記錄鳥種數與上一年度變化比較直方圖
統計數據顯示,剔除港澳臺地區(行政區劃數據干擾)外,觀鳥記錄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覆蓋縣級行政區劃的比例越高的地區,觀鳥活動開展也相對越充分。經濟發達地區的年度記錄鳥種數往往超過《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所載該地區鳥種數,可見觀鳥愛好者為完善地區《名錄》和鳥類在全國尺度的分布信息做出的貢獻。
圖2.2-b 觀鳥記錄在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覆蓋縣級行政區的情況
2.3 觀鳥記錄反映的鳥類分布變化(2020-2021年)
2021年,記錄中心的觀測數據中,有一批鳥種為各省在本記錄中心的首次記錄。這些新記錄鳥種,也有不少除了是數據庫內的首次記錄外,同時也為該省分布新記錄。
表 2.3 省級新分布記錄數列表
本年度未能生成分布圖的鳥總共有23目66科246種,原因是:這些鳥種或已在中國絕跡多年;或是缺乏系統調查或觀察的海洋性鳥類;或僅為邊緣性分布于中國,或為偶在國內有記錄,且分布不穩定;或為種群數量稀少,而觀測記錄較少。其中最后一種情況的鳥類值得關注。
黑頭白鹮圖/韋銘
2021年年報用于分析的鳥類分布范圍,為中國觀鳥記錄中心技術支撐團隊于2021年更新的鳥類分布模型,而此前團隊于2017年、2019年進行過兩輪更新。這種定期的更新使得以更高的時空分辨率來解析鳥類分布的變化提供了可能性。
圖2.3 烏鶇分布范圍差異(2020年年報分析使用范圍(左)與2021年年報分析使用范圍(右))
觀鳥記錄的增長,還使得一些以往無法通過觀鳥記錄繪制分布圖的鳥類,在2021年首次得以呈現其在全國尺度的分布。相比上一年度年報,本年度年報新增19目51科126種進行分布圖制作的鳥種。
但同時,與2020版年報相比,本年度能夠進行分布圖制作的鳥種也減少6目21科29種。。這些鳥類自2014年以來在全國尺度記錄都甚為稀少。這可能意味著其中某些物種的數量在近年可能確實減少了,是需要關注的物種。
2.4在中國什么地方看(kàn)好鳥和看(kān)好鳥
看(kàn)好鳥
2020年版與2021年版全國鳥類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空間格局基本一致,但在如下4個區域新識別出大量熱點地區:
①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江南丘陵和南嶺至華南沿海,包括海南島、臺灣島的中低海拔區域。
②云貴高原地區如滇東、滇中、桂西南和滇東南。滇東南和桂西南新識別出來的區域。
③新疆阿爾泰山、中低山地區。
④青海湖至橫斷山東緣(四川西部)、東南緣(云南西北部和西南部的盈江河谷等地),和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至雅魯藏布江中上游谷地等。
圖2.4 2021年更新鳥種分布后獲得的全國鳥類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
看(kān)好鳥
2021年新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中國幾乎所有的全球受脅鳥類,中國特有鳥類和一些典型、原始生境下的代表性鳥類已經被全部納入。報告也針對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研究了其棲息地格局發生的變化。新增區域多是低海拔、人口密集地區的濕地、農田、草地和近自然林地。而減少區域則是東部低山、河谷沿線的一些區域,以及新疆北部、東北的一些區域。
圖2.4 新、舊版《重點保護名錄》重點保護鳥種分布熱點對比圖
3、公眾參與區域鳥類多樣性評價指數2021年評價結果
3.1 公眾數據反映的中國各地2021年最常見鳥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記錄次數排名前十的鳥種共計77種
麻雀、白頭鵯、珠頸斑鳩、白鹡鸰、喜鵲和白鷺,為分布最為廣泛的“常見”鳥種。
麻雀 圖/韋銘
3.2 珍稀瀕危特有鳥種2021年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記錄情況
310種“珍稀瀕危鳥類”分布最廣的三種是黑鳶(34個省份)、紅隼(33個省份)、普通鵟(32個省份)。
排在其后的還有雀鷹、白尾鷂、游隼、白琵鷺、鶚和燕隼,都在30+個省份有記錄。
與2020年報告相比,52種增加了有點位記錄的省級行政單位數量,90種減少了數量,其中近年提升了全球受脅等級的鳥類需值得關注。
“珍稀瀕危特有鳥種” 最多的省區
云南 190種 占全國比重的52%
四川 142種 占全國比重的39%
中國西南山地、黃土高原和臺灣島,尤其是環四川盆地的山地和臺灣島,是中國特有鳥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
圖3.2 中國特有鳥類多樣性分布格局
3.3 基于觀鳥的鳥類指數評價
與上一年度統計結果相比,2021年全國除臺灣、香港、澳門三地以外的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各鳥類指數數值整體處于上升趨勢。
全國除臺灣、香港、澳門三地以外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中
“鳥類觀察活動的活躍程度”指數值>0.6,共14個區域,從高到低排列如圖:
全國除臺灣、香港、澳門三地以外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中中“區域鳥類多樣性指數”從高到低排列如圖:
4、中國鳥類保護面臨挑戰和積極進展
4.1 氣候變化
圖4.1-a 氣候變化暴露度(左:《年報2020》中依據IPCC5氣候模型得出的結果;右:《年報2021》中依據IPCC6氣候模型得出的結果)
兩輪計算結果均顯示,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青藏高原、橫斷山區中南部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具有較高的氣候變化暴露度。
兩輪結果都反映,中國東部平原地區,尤其是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和西藏南部地區是當前鳥類多樣性保護熱點與氣候變化高暴露區重疊的區域。但本輪結果呈現的暴露度最高的前5%區域,除環渤海區域和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谷地外,幾乎均未與鳥類保護熱點重疊。表明,在幾十年這個時間尺度,氣候變化可能不是對鳥類保護直接威脅最嚴峻的因素。但因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給鳥類造成的直接傷害,依然值得關注。
圖4.1-b 中國至2070年氣候變化高暴露度(前5%)區域和鳥類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
4.2 城市化
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期內,中國人口密集區的鳥類重要棲息地,依然應是看(kān)好鳥的主要區域。
圖4.2 中國夜間燈光指數與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新版《名錄》)分布熱點
4.3 其他挑戰
野生水鳥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鄱陽湖鶴群 圖/韋銘
5、如何看(kàn)好鳥,看(kān)好鳥
5.1 看(kàn)好鳥
2021年,朱雀會與各地合作伙伴合作,繼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觀鳥節/賽活動,為活動所在地區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鳥類清單和豐富的影像資料,從而為長遠保護提供基礎信息,并且有效推動地方生態保護主流化進程。
2021年,團隊大年活動繼續開展,各地觀鳥組織也開展了各類地區性觀鳥大年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國內共有52套鳥類相關新書面世,為“看(kàn)好鳥”提供了重要參考。
5.2 看(kān)好鳥
需要關注的地區
所有歷史記錄和近年更新的記錄反映的鳥類保護熱點地區、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集中分布地區、發生變化的鳥類保護熱點都需要重點關注。
那些鳥類觀察活動活躍度指數依然“低迷”的省、市,可能還有大量未納入視野的亟待保護的關鍵鳥類棲息地。這些區域也亟需更多的關注。
較上一年報告統計,2021年在中國觀鳥記錄中心新增有觀鳥記錄的縣級行政單位達320個之多,尚未建立“定點記”觀測點的縣級行政單位仍有616個。但新增地區觀鳥愛好者注冊用戶較少,且鳥類觀察活躍度較低;尚未建立觀測點的縣/區也不乏處于全國鳥類保護優先區及鳥類保護熱點變化的區域,這些縣/區也是需要增加關注的區域。
需要關注的鳥種
包括:以往5年內,在各省、市、自治區有過至少1次記錄,而2021年在該地區沒有記錄到的鳥種。
以往5年內,在全國范圍內有過至少1次記錄,而2021年全年沒有記錄的鳥種。
2021年有記錄,而記錄點對模型輸出范圍覆蓋率最低的鳥種。
齊努力
2021年度,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湖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及國內各觀鳥組織結構都開展了豐富的鳥類保護活動。
5.3 中國觀鳥記錄中心2021服務升級
在持續的升級優化及各種活動的開展下,2021年,觀鳥記錄中心數據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圖5.3 中國觀鳥記錄中心2020、2021年分月發布記錄用戶數(左上)、報告(右上)、記錄(左下)和記錄鳥種(右下)環比統計
主編:
感謝:
承蒙北京師范大學張正旺老師、北京林業大學雷光春老師、中山大學劉陽老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李俊生老師審讀本報告并提出了寶貴的修改完善建議,謹致以誠摯的謝意!
感謝使用中國觀鳥記錄中心提交記錄的所有用戶,為本報告的內容提供了基礎數據來源.
感謝各地觀鳥組織與機構在本地持續開展觀鳥推廣與鳥類監測、保護工作的同時,對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并參與到本報告的聯合發布。
感謝北京鏡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為本報告提供的技術支持,昆明周行信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為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網站架構、客戶端的開發與維護提供技術支持。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