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閉幕,本次氣候大會有諸多亮點,全球各國積極推動多邊合作,但是各國對于食物系統變革對氣候變化帶來的貢獻仍關注不夠。
氣候變化與食物
根據IPCC的統計,全球食物系統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21%-37%。控制全球溫升,食物系統必然起到重要作用。
我們不能像淘汰化石燃料那樣逐步淘汰糧食,但我們可以改革食物體系,使其實現凈零排放。通過系統性轉型,糧食系統可以成為解決氣候危機的主要部分,為我們實現《巴黎協定》提供更多機會。
©WWF/Richard Stonehouse
2020年9月份,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糧食系統改革論壇和智庫氣候焦點組織發布報告《增強糧食系統的國家自主貢獻》指出,雖然有89%的NDC提及農業生產,但農業減排目標主要包含在更廣泛的土地利用目標中。飲食結構、食物損失和浪費等問題被各國廣泛忽視,但是如果將它們納入國家氣候計劃,決策者可以通過糧食系統提高其在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自主貢獻,提升幅度高達25%,有機會減排125億噸(12.5Gt)二氧化碳當量。
WWF始終致力于提高人們對糧食系統方法對氣候目標的重要性的關注,并推動公共和私營企業的承諾和投資。在本次氣候大會上,WWF也通過發布相關報告和政策建議,舉辦多場相關議題邊會等方式,以期推動各國加速食物系統變革,實現巴黎協定溫升1.5℃的目標。
除了考慮食物系統的減排,提早規劃食物系統的適應措施,對于確保在一個更溫暖、更干燥、更多極端天氣事件的世界中具有彈性的糧食生產至關重要,但我們必須同時保證這些措施不會以其他方式無意中損害自然。
為什么是食物系統?
不可持續的全球糧食系統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農業、林業和土地的利用占全球排放總量近四分之一(24%)。其他主要排放主要是電力和熱力 (25%)、 工業生產(21%)、 交通運輸(14%)以及建筑和其他能源使用 (16%)。如果現有的糧食生產和消費一切照舊,《巴黎協定》目標恐難以實現。
©Tom Vierus/WWF-UK
來自《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全球食物系統一年產生的溫室氣體多達16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的1/3左右。由于食物系統的排放源分散在不同的環節,單一環節下的排放和其他行業相比并不顯著,因此這一領域的排放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2019年,IPCC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別報告強調農業用地的擴大,在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的糧食系統同時,也造成了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自然生態系統的喪失(如森林、稀樹草原和濕地)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報告同時強調,通過轉變為更可持續的糧食系統,其本身可以成為全球解決氣候問題的優質方法。
“如果我們要實現1.5℃溫控目標,就需要對糧食系統轉型做出雄心勃勃、有時限和可衡量的承諾。忽視這一領域,我們就相當于無視了當今氣候危機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如果我們不積極采取行動改善食物的生產和消費現狀,就無法實現氣候或生物多樣性目標,而這是確保糧食安全、防止疾病暴發并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干事
馬可•蘭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
從農場到餐桌,食物系統如何減排?
《增強糧食系統的國家自主貢獻》報告中提供了多項行動,建議決策者采取從農場到餐桌的相關氣候行動以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減排。
©Luis Barreto/WWF-UK
報告建議的行動中,減少土地使用可以每年減少4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相比之下,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每年可以減少4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然而,截至報告發布的時間,只有11個國家在自主貢獻中提到食物損失,沒有一個國家考慮食物浪費,亦沒有國家在NDC中明確提到改變飲食方式。而改進生產方法和減少牲畜的甲烷排放,每年可減少14.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
改善糧食系統相關的氣候行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食物的生產階段
★減少土地轉化,保護自然棲息地。2010年,用于糧食和動物飼料生產的森林與稀樹草原的轉換,占食品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9%。通過改善土地利用變化,可實現的年度減排潛力為4.6 GtCO2e(十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 高效管理農田(如輪作和覆蓋作物)。通過增加全球農業產業的土壤含碳量,每年的減排潛力可以達到1.3 GtCO2e。如果將覆蓋作物應用于全球25%的農田,每年可吸收約0.44 GtCO2e排放。
★ 減少稻田排放。全球一氧化二氮(N2O)排放的11%來自水稻種植。季初與季中排水減少的甲烷(CH4)排放可以多達90%。
★農林系統。采取農林復合經營加上森林管理,每年的技術減排潛力為0.55~7.78 GtCO2e。
★ 改進化肥的生產和使用方式。1970—2010年,全球肥料使用增長超過200%。全球范圍內改進化肥生產技術的可獲得的減排潛力為0.1~0.16 GtCO2e。
★ 糧食作物種植多樣化。減輕單一種植或集約種植系統對土地退化的壓力,增強作物對氣候變率的適應能力。
★減少來自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腸道發酵和糞便)。全球范圍內腸道發酵與糞便管理每年產生的排放量達到2.9~5.3 GtCO2e,減少腸道發酵與糞便管理的年度技術減排潛力分別為0.12~1.18 GtCO2e和0.26 GtCO2e。
★改善牧場管理。牧草和飼料作物土地的擴張每年產生0.64 GtCO2e排放。牧場管理的年度技術減排潛力為0.31~0.43 GtCO2e。
食物的加工、存儲與運輸階段
★改進食物的處理與儲存。食物排放的15%左右是由供應鏈中儲存和處理技術不佳導致的。減少糧食和農業廢物每年可為全球土地部門的減排貢獻6%。
★ 減少食物浪費。食物損失和浪費每年產生4.4 GtCO2e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
食物的消費
★減少來自消費者和零售商的食物浪費。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9%左右可以歸因于消費者與零售商丟棄的食品。
★ 減少貿易帶來的高碳排食物 。毀林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約29%~39%是由國際貿易造成的。
★ 降低碳排放密集型食物的消費。作為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在其排放總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每年的畜牧業排放為1.3 GtCO2e。通過轉向健康飲食,全球土地行業的排放每年可以減少0.7~0.8 GtCO2e。
什么是糧食系統方法?
正因為食物系統變革對氣候變化的作用愈加重要,從整體上思考糧食系統愈加迫切,這也是為何糧食系統方法被提出的背景。
根據FAO定義,糧食系統方法(Food systems approach)是一種從整體上考慮糧食系統的思考和行動方式,考慮到所有元素、關系和相關影響。它并不局限于一個單一的部門、子系統(例如價值鏈、市場)或學科,從而擴大了對特定問題的框架和分析,這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相互關聯的活動網絡的結果和反饋。它是考慮了問題的所有相關因果變量以及問題的所有社會、環境和經濟影響而實現轉型性系統變革的解決方案。
© WWF-Malaysia / Mazidi Abd Ghani
因此,糧食系統方法解決了許多傳統方法在改善糧食安全和營養問題上的弊端,之前的問題解決往往受制于一個部門或公共機構或子系統。糧食系統方法鼓勵發展從業者和政策制定者看到更大的圖景來解決問題,也將有助于促進多利益相關者實現不同層次的合作和政策協調,以促進更平衡的關系,共同應對未來挑戰。雖然糧食系統方法需要進行多方權衡(即在糧食系統的關鍵優先事項之間:包容性貧困減少、提高農業生產力、改善營養和增強環境可持續性),但也將帶來同時完成多個目標的機會。糧食系統方法也可以幫助確定這種協同作用,以及以促進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協調。
在COP26開幕之前,WWF就在積極呼吁公共和私人利益相關者在所有氣候行動中采用糧食系統方法(Food Systems Approach),基于食物的基本氣候承諾包括:
1. 將食品系統方法納入國家自主貢獻;
2. 在克羅尼維亞農業聯合工作 (KJWA)流程中納入食品系統方法;
3. 停止用于食品生產的自然棲息地的轉化;
4. 致力于將糧食系統從溫室氣體凈排放源轉變為溫室氣體碳匯;
5. 重新利用糧食和農業補貼來獎勵對氣候、自然和人類有益的行動;
包容性、尊重權益和改善世界最貧困人口生計的原則是每項承諾的核心,應用于所有決策。
© Thomas Cristofoletti / Ruom for WWF
克羅尼維亞農業聯合工作(KJWA)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出臺于2017年在斐濟舉行的第23次締約方會議,作為推進公約中有關農業討論的新進程,認識到農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獨特潛力。
該計劃通過將農業納入《氣候公約》進程的主流工作,推動農業及糧食體系轉型,實現適應、減緩和農業生產力之間的協同增效和權衡取舍,能夠為當前面臨的氣候和環境挑戰(包括新冠疫情)提供具體解決方案。克羅尼維亞農業聯合工作對《巴黎協定》下的國家自主貢獻、國家適應計劃和強化透明度框架進行補充,同時促進總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克羅尼維亞決定涉及六個相互關聯的主題,即土壤、養分利用、水、牲畜、適應性評估方法以及氣候變化對整個農業部門的社會經濟和糧食安全影響。這項決定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糧農組織)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減少農村貧困以及提高農業、林業和漁業生產力和可持續性的核心使命。
立足本土,因地制宜
事實上,每一個國家的食物體系不只與其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有關,更是其文化、習慣和生活的體現。每個國家有自己的飲食文化,也應該基于自身情況建立更可持續的食物系統,在國家自主貢獻上設立基于自身情況的目標。
例如,發達國家因食物浪費而造成的排放占據最大份額,所以其應該設定更有雄心的減排目標;相比之下,面臨糧食危機威脅的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支持來建立一個可持續和有韌性的糧食系統。
© Jules Jal/WWF
此外,糧食系統為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的適應機會。目前的食物生產和消費系統正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這些壓力來自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極端天氣頻率的增加。全球有18 億人依靠農業維持生計,他們最有可能因為氣候變化而陷入貧困。而諸如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農業生態方法、有機農業、多樣化的食品系統以及健康可持續飲食新風尚,都能夠提升食物系統的韌性,并減少其溫室氣體的排放。
WWF可持續食物消費及綠色供應鏈項目目前的工作內容之一即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的食物生產、加工和流通體系,倡導推進可持續食物消費的理念和實踐,從而提高效率和生產力,同時減少浪費和改變消費模式,確保人類獲得充足食物和營養時亦能全力維持和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
10月19日WWF在重慶 “第十二屆全球大宗糧油產業峰會”上發布《中國可持續大豆的機遇與挑戰》,為中國提供實現可持續大豆供應鏈的行動建議 ©WWF
我們目前在國內的工作包括推動建立可持續棕櫚油供應鏈;推動可持續肉類的供應鏈包括畜牧養殖和飼料價值鏈條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避免土壤退化、毀林和自然植被破壞等問題;減少水產品的捕撈和養殖過程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推廣可持續海鮮采購和消費;減少食物浪費,逐步樹立并踐行綠色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11月2日,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在COP26聯合聲明,承諾在2030年終止并扭轉全球毀林與土地退化進程,以保護和恢復地球上的森林。WWF相信,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將在扭轉全球毀林局面的進程中,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大宗商品生產和消費,這也將積極推動全球的食物系統轉型工作。
COP“熊貓角”的食物議題
在每年的氣候大會上,WWF設置“熊貓角”,通過舉辦多議題的討論、會議、新聞發布會等方式,推動氣候相關議題的分享交流,而今年食物議題也是“熊貓角”的主要內容之一。
11月3日
邊會
提高農業和糧食系統的氣候目標:促進克羅尼維亞農業聯合工作 (KJWA)流程
——由 WWF FAO Biovision 和 CIAT-Bioversity 主辦
關注旨在將農業納入KJWA的挑戰和機遇
11月10日
邊會
食物向前一步:通過糧食系統轉型實現氣候目標
——由 WWF GAIN EAT CARE ICCCAD 和羅馬俱樂部主辦,啟動糧食轉發聯盟,以推進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取得的成果并將其納入里約公約
飲食、氣候和自然:我們的食物與1.5°C 的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和 FAIRR 主辦,討論公共和私營部門如何共同努力降低風險并轉移資金以應對糧食系統中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風險
第 1 部分:平衡自然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所有人的健康飲食
第 2 部分:調動資金應對氣候風險和恢復生物多樣性,同時確保所有人的健康飲食
11月11日
邊會
自然是食物系統的無名英雄
——由WWF主辦,談論生態農業對農場、環境和社會的意義
11月12日
邊會
發布亞馬孫雨林最新評估報告
COP26已經閉幕,而WWF仍將繼續在推動全球食物系統的可持續變革上繼續努力。我們也期待決策者有機會采用糧食系統解決方案,并制定更宏偉的目標和措施,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而改善生物多樣性、糧食安全和公共衛生。
”
“沒有食物系統的轉型,就沒有 1.5 ℃的未來。我們迫切需要農業創新突破,同時改變飲食和減少浪費,讓糧食系統造福氣候、自然和人類。“
——WWF 全球食物項目總監Joao Campari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