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養殖戶陳誠集團訪談
巖汪湖鎮是西洞庭湖區的一個核心小鎮,全鎮經濟以傳統農業和養殖業為主。為了全面了解西洞庭湖目前的資源現狀,今天下午我們一行5人拜訪了巖汪湖當地最大的養殖戶—陳誠集團。在實地我們看到了一片巨大的養殖水塘,而他們的養殖則主要是由一個個網箱組成的,每個網箱之間有一定的間隔,然后一些工作人員劃著小船往網箱投食。據了解,陳誠集團的淡水養殖項目也是常德市的農業示范工程,為當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此我們特意找到了公司的老板陳誠先生進行相關情況的了解。
在此過程中我們綜合了問卷和訪談兩種形式,通過文字、攝影和攝像記錄到了寶貴的資料。下面是我們對陳誠先生的文字訪談記錄。
問:您的淡水養殖項目主要是養殖什么?
陳:我們主要是養殖淡水黃鱔,網箱里養的就是黃鱔。然后在網箱與網箱的間隔水域里養殖了各種類型的魚苗,像草魚、青魚、鰱魚等等。
問:您為什么選擇主要養殖黃鱔而不是其他,比如珍珠?
陳:這主要是考慮經濟利益。以前西洞庭湖區是盛產野生黃鱔的,由于近年來的過度捕撈和采集,野生黃鱔資源已經枯竭,導致市場上黃鱔價格的一漲再漲,另外黃鱔的營養價值受人們追捧,也是看到這些形式,我們選擇了養殖黃鱔。像珍珠養殖的話,雖然經濟效益是高,但由于存在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政府正在逐漸減少珍珠養殖的規模進而鼓勵其他對環境不會造成很大破壞的養殖行為,在養殖水塘邊的示范牌上你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告示。而我們的目標就是實現生態養殖,生產出無公害的綠色和有機黃鱔。
問:黃鱔和魚苗混養有什么好處嗎?
陳:我們養殖的黃鱔主要是喂養碾碎的蚯蚓、小雜魚和伺料的混合體,由于網箱是有很多縫隙的,肯定會造成伺料物的流失,在網箱外圍養殖魚苗的話就可以把流失伺料吃掉,從而使資源最大的利用了,成本也降低了。同時也保持了水體的清潔,排出去的養殖水體就不會有太大的污染了。關于魚苗的話我還想補充一句,以前的話魚苗是基本賣不出去的,因為沒什么人養魚,湖里每天能出產大量的魚,而且便宜得跟蔬菜一樣。但現在也是因為瘋狂捕撈,湖里出不了多少魚了,價格也在提高,養魚的人越來卻多了,魚苗才有了市場。
問:我們看到網箱里的水上有一層綠的植物那是什么?
陳:那是革命草(空心蓮子草),是水草,養黃鱔必須有水草,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良好的環境。
注:據我們了解,像空心蓮子草和水葫蘆這兩種外來入侵水草在當地并未形成泛濫之勢,它們為當地的黃鱔、泥鰍等淡水養殖提供了方便和條件。
問:我們看到在您的養殖塘上時常盤旋著一些白鷺,這些鳥可能會捕食黃鱔和魚苗,你們是怎么處理的?
陳:也許你們無法相信,這些只白鷺和我們養殖人是有著互惠互利的關系的,我們大方的讓這些白鷺吃點魚苗鱔苗,而這些白鷺它會驅趕其他來這里捕食的鳥類,使我們避免了更大的損失,我們和這些鳥是和諧相處的。
問:您能介紹一下貴公司這個養殖基地的的經濟效益嗎?
陳:我們這個養殖基地共占地458畝,放置了2800個網箱,每個網箱投放十斤的鱔苗,出產成鱔30—50斤,就拿黃鱔來說每年創造了1200多萬的經濟價值。
從陳誠先生這里我們了解到湖區野生漁業資源的枯竭是促使當地淡水養殖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養殖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湖區野生漁業資源所面臨的捕撈壓力。另外生態養殖是近年來在我國農村大力提倡的一種生產模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人為地將不同種的動物群體以飼料為紐帶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循環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藥,以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這也是陳誠集團的努力目標。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