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伴著春色,悄無聲息地幾乎跑滿了全國。廣西的沿海三兄弟——防城港、欽州和北海,也陸續被劃入了特別名單。而這三個地區,正是越冬和遷徙水鳥在廣西的主要停歇地。
疫情防控政策下,手機里的“綠”“黃”“紅”碼,可以反映出人們是否去過中高風險地區;行程碼,則能夠記錄每個人過去兩周內的蹤跡。這兩者的結合,恰巧像極了鳥類身上佩戴的彩色旗標——它讓人們能夠對鳥類進行個體識別,從而獲知它們的行蹤。只不過,旗標無法像更先進的衛星追蹤裝置那樣直接回傳GPS信息,需要人們主動去尋找和收集。
▲這個春天,兩腳獸們都要保住“綠碼”哦!| 拍攝:慕童
于是,水鳥調查員和熱愛水鳥的攝影師們的工作之一,便是努力地擦亮眼睛,試圖從茫茫鳥海之中,找尋出那幾只戴有彩色旗標的勺嘴鷸,隨后上報旗標信息。
HU的廣西“首秀”
自2020年冬季以來,勺機構與一些廣西當地組織合作開展了廣西沿海勺嘴鷸越冬調查工作。根據往年的調查情況,共計劃安排了6個主要的調查點。2021年3月的廣西越冬勺嘴鷸同步調查期間,6個調查點之一的北海調查點在一天內共記錄了14只勺嘴鷸,成為了廣西已知的最大單筆發現記錄。其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主角——黃色HU勺嘴鷸。
▲在廣西灘涂上覓食的黃色HU勺嘴鷸。| 拍攝:大雨
▌黃色HU勺嘴鷸的身世:
2016年,一只勺嘴鷸在江蘇條子泥被環志,科學家們在它的腿上戴上了黃色的旗標,編碼為“HU”。同時,還為它背上了衛星追蹤器,該追蹤器在當年冬季換羽時脫落。隨后的6年秋季遷徙期,HU都出現在了條子泥。
3月,正值廣西的候鳥遷徙季。2021年3月13日,HU第一次出現在廣西調查員的視野中。它的“首秀之地”位于欽州市犀牛腳鎮的螃蟹檔海灘,這里毗鄰三娘灣旅游景區,是廣西白海豚的故鄉,擁有目前全廣西最大數量的越冬鳥類,包括近萬只的鸻鷸類,以及2-3萬只鷗類。兩天后,2021年3月15日,HU卻出現在了另一個地方——它跑到了北海市西場鎮的大木神海灘,一片遠離北海城區的偏僻灘涂。
▲欽州灘涂上飛舞的鳥群。| 拍攝:孫家杰
先后發現HU的地區,隸屬于兩個市,分別位于廣西大風江入海口東西兩側,直線距離超過8公里。由于調查周期短暫,且僅有2次發現記錄,調查員據此推測HU僅僅是一路向北遷徙期間停留于兩地。此次關于勺嘴鷸HU的發現,給2021年的冬季調查留下了一個彩蛋。
“如HU添翼”的小勺在廣西“反復橫跳”
時隔約一年后,這枚彩蛋被打開了。
▲動圖來自SOOGIF
2022年1月4日,HU再次光顧北海西場鎮大木神海灘。一天后,調查員隨即在欽州市犀牛腳鎮螃蟹檔海灘也看到了它。到了2022年3月,同樣的情況重新上演:連續兩天內,HU往返飛行于這兩個地區。按照小型鸻鷸鳥類的飛行速度,大致能夠推算出兩地的單程飛行時長約為10分鐘。看來,這只小勺并非由于北遷而在北海和欽州兩地反復出沒。
▲你到底想干啥呀?虎/糊/HU了吧唧的。| 拍攝:張衛
調查員發現,在潮位較高的時候,HU常常在欽州調查點的高潮位停歇地被記錄到。開始退潮之后,很多鸻鷸鳥類會飛到灘涂上覓食,而HU卻始終不現身。反而是到了中低潮位的時候,調查員會在8.3公里外的北海調查點見到HU在那里歡快地覓食。因此,結合多次的旗標記錄結果,我們或許可以推測,勺嘴鷸HU經常會在欽州和北海之間往返飛行,尋找合適的覓食地和高潮地。
疫情肆虐,調查不停
近些年,得益于環志工作中的編碼旗標以及鳥類身上佩戴的衛星追蹤器等,我們對候鳥的遷徙和它們在越冬地的活動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勺嘴鷸HU的調查結果便是其中之一。它的活動軌跡打破了調查員以往的認知——這只體重僅約30g、不足一只雞蛋重的小型鸻鷸鳥類,并不拘泥于一塊灘涂,而是時常跨越大風江入海口,往返飛行約17公里,在兩地停歇和覓食。在人類世界中,因行政規劃分開的兩個城市,在HU眼里卻是同一個不可分割的家園。
廣西沿海的調查團隊多由觀鳥愛好者和攝影師組成,不同于擁有科研底子的專業調查工作組,這支“民間力量”更需要通過嚴謹的調查和確鑿的數據來支撐調查結論。我們尚有一些知識上的欠缺,但這并未澆滅我們的熱情和精力。即使是在疫情肆虐的時期,我們依舊堅持不懈地觀察和記錄,期望通過更多的調查數據,發現更多與候鳥相關的有趣現象和規律。
▲廣西北海灘涂上的調查員們。| 拍攝:棕背伯勞
戴著黃色旗標的勺嘴鷸HU,倘若來到人類社會,想必無論是在江蘇如東,還是廣西欽州、北海,都會被直接拉走隔離。而作為一只候鳥,它無需避諱那腿上的一抹明黃,可以暢快地自由飛翔。然而,沒有被腿上的黃色旗標束縛住的它,卻會因為人類社會的無序發展之“疫”而變得無“菜”可吃、無處可歇。
▲繁殖羽的勺嘴鷸,攝于2021年3月25日北海。| 拍攝:趙曉琴
愿這只熱愛飛翔的HU能順利地返回繁殖地。期待下一個越冬季,我們繼續相見在廣西。
/
作者介紹
▲
孫家杰(網名:河溪)
(作者供圖)
柳州市觀鳥協會副會長,柳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廣西自然科普講堂講師團成員。2006年開始正式觀鳥,2013年成為兼職鳥導。曾踏足世界六大洲超過20多個國家觀鳥和拍鳥,世界鳥種記錄近4000種。多次參與廣西區內外各地方鳥類調查工作;廣西大學外聘科研助理,協助開展與鳥類科研有關的野外調查工作;與廣西區內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開展鳥類調查工作;廣西自然科普講堂南寧市公眾觀鳥活動負責人;連續兩年與“勺嘴鷸在中國”合作開展廣西越冬水鳥調查。參與編寫《廣西鳥類圖鑒》《中國鳥類圖鑒啄木鳥目》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