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2日我非常榮幸參加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舉辦的《全國濕地公園培訓班暨中國書畫家溱湖濕地采風活動》。會議期間,聆聽了馬廣仁主任對全國濕地規劃和設想的報告,與會者就如何保護好我國現有濕地,使其充分發揮維護生態平衡作用,改善我們生存環境等問題作了充分的探討,會議獲得圓滿成功。會議期間,我有幸結識了五位濕地志愿者等眾多保護濕地工作者和領導。
自加入“濕地中國”志愿者以來深深體會到保護濕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同時也感到“濕地中國”網絡平臺作為宣傳濕地、保護濕地、傳播各地濕地組織活動信息、介紹濕地知識和組織濕地志愿者參加各類保護濕地行動的主流媒體,在時刻發揮其主導作用,我們通過“濕地中國”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和有共同愛好的朋友。
本次《全國濕地公園培訓班暨中國書畫家溱湖濕地采風活動》也讓我感受到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和“濕地中國”管理者們在各項事物中體現出組織縝密、辦事精干、安排得體。相信有這樣的領導人為我們帶路,中國在保護濕地、為濕地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作為與會者之一的我,在領會會議精神的同時還想把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美好瞬間留住。在三天的會議中利用早晚到溱湖邊去采風。這次采風體會頗深,利用各種天氣條件和不同時間產生的光線,充分展現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魅力。為什么說用時間來“繪畫”呢?我以為大自然每時每刻在為我們展示它淳樸動人的各個畫面,我們只需利用不同的時間將“美”用不同的手法拓下來;時間,這個非常寶貴的時間是你“繪畫”重要手段。時間有四季、時間還分早晚、時間又分白與晝,在每個時間段“繪畫“的手法和效果也會不同。
最好的說明就用我在溱湖采風拍下來的部分照片來說話,所拍的照片場景基本相同,唯一區別的地方就是時間不同,那么,溱湖給我們的感覺也會不同。這也是我《用時間來繪畫》的基本意思。雖說藝術水平有限,但個人覺得它表達出我的思想。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這也是我用不同的手法表現溱湖之美的一種創作源泉。
一、風雨溱湖 4月20日晨5點,這里在下雨(昨日就開始下雨),我被整宿的大風吵醒,大風給我暗示該“繪畫”了。于是,背上相機包扛起三腳架走出宿舍。湖邊的風更大,足有6-7級,陣風有時達到8級以上。由于是首次踏進溱湖岸邊,找幾個地方都不能貼近溱湖水面,在賓館的轉角處我看見那里的水面開闊,于是踩著泥漿走過去。喔賽!這里的景色好像是專給攝影師制造的,寬闊的水面對岸樹木、蘆葦、房屋、小船排列有序,身邊的木制棧道蜿蜒曲折伸向遠方的堤岸,天空中陰云密布,正好可以襯托出前景,于是找好位置開始拍攝。今早拍攝難度確實不小,首先大風使我的設備在腳架上不斷顫抖,大風中還夾雜著小雨,又讓我顧及我的設備怕被雨水淋濕。兩只手明顯不夠用了,于是,身背攝影包,雙手按住三腳架,騰出一個手指去按快門線,此時頭和肩膀還夾著幾乎被大風吹跑的雨傘。哈哈。。。。。。。真夠我忙的。拍出來的效果還是令我非常滿意的,就這樣,時間很快就走過近2個小時。
二、溱湖“子”夜 晚飯后來到溱湖岸邊,此時天已經全黑,只有賓館房檐的LED燈在黑暗中閃爍,隱約能看見木制的棧道,我利用長時間曝光,通過夜間特有的色彩和線條來表現溱湖的美。
(長曝光達344秒)
三、日出煙雨 4月21日晨5點,今天的早晨風和日麗,除水面一絲淡淡的薄霧以外整個天空萬里無云,太陽隱約從東方升起,給溱湖帶來絲絲暖意,棧道鋪滿露水,微風襲來萬頃水面中的道道波紋中反射著金色陽光,一派春意盎然。
四、溱湖之“靜” 21日傍晚,草草的吃完晚飯又來到我拍不盡的溱湖,此時的溱湖如同一面碩大的鏡子將周邊的物體倒印在水中,此時你會有一種安靜、祥和的感覺。我和張洪北、鄭州的王主任一起要把這迷人的夜色收到鏡頭里。
《夜蛟龍》
五、水墨丹青 4月22日我要離開這美麗的溱湖,本想睡個懶覺好好休息一下。不到5點房間電話響了,結果是誤打電話,看來是這迷人的溱湖不想讓我走。于是,洗漱完畢拿起我心愛的相機又來到湖邊;今天溱湖格外的平靜,日出前白云在天空中浮動,淡淡的晨霧籠罩著遠方的景色,一條小船從鏡頭前緩緩駛過,此情此景仿佛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又使你仿佛步入仙境。。。。。。 太美了!
六、努力ing 短暫的三天很快過去了,三天時間對我來說收獲頗豐,我帶著自己滿意的作品離開有著非同一般感覺的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在此感謝“濕地中國”讓我開拓視野!感謝濕地管理中心辦事效率!感謝鄧侃處長、王隆富處長的精心組織和安排!我會盡我的努力宣傳濕地保護重要意義,讓更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都加入保護濕地的隊伍中來。
東北虎
200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