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飲溱湖
媒體:原創 作者:姜堰溱湖濕地公園
專業號:姜堰溱湖濕地公園
2011/3/18 9:13:14
早春時節,乍暖還寒,有酒朋詩侶電話相召。老友聚會本是人生一樂,又聽說今晚要飲新釀的“溱湖”酒,這就倍添了興致。飲酒一如讀書,聽得一個好名便容易勾起神往,必欲先睹先品為快,既命名以“溱湖”,想來這酒一定不差,豈可等閑錯過,于是冒著料峭寒風,欣然前往。
談笑間,窗外暮色漸濃,風聲漸緊,一派“晚來天欲雪”的景象,而室內雖無“紅泥小火爐”,但華燈燭照空調送暖,自是春意融融。大家圍桌坐定,主人依次斟上酒,果然是好酒,剛傾入杯中,便泛起星星酒花,一陣馥郁的香氣也隨之彌漫開來。初入口,似有“五糧液”的濃香醇厚,又似有“天之藍”的甘甜綿柔,再細細品嘗,又覺得都不很像,其中自有一種獨特的味道,獨特在何處,一下子還真說不出道不明。
幾番推杯換盞,人已半酣。陶然間,杯酒興波,杯中的“溱湖”漸漸幻化出心中那個秀色醉人的溱湖,幾次暢飲其間的賞心樂事恍如就在眼前。
曾有機緣陪同遠方來客游覽溱湖,就餐于湖濱的一間客廳,臨湖一面落地軒窗正好構成一幅氣韻生動的巨大水墨畫屏:萬頃煙波空闊浩淼,天光云影間點綴著頡頏高翔的鷗鷺與掠水低飛的野鳧,幾只載著鸕鶿的小艇悠悠飄移在水面之上,連接于天水之間是一痕率意涂抹的青黛,淡遠朦朧而似綿邈無盡。身在此間,把酒臨風,這是何等的暢快!座中便有客人情不自禁吟詩弄句起來,然而那情那景又豈是即興間幾句詩文所能描摩盡意的,但有了激情的醞釀,終究要生發于筆端,那次賓主盡歡之后不久,便有友人將回去后寫成的文章發了過來,滿紙是對溱湖的眷戀。
還有一次在船上的豪飲也難以淡忘。那是在會船節的溱湖上。縱目湖面,船舶風馳,旗幡云涌,千篙擊浪,萬槳興波,宏大壯觀的場面撼人心魄。“對此可以酣高樓”,而其時我們恰恰正站在一條供船的樓臺之上,趁著豪興,船上有人拿出兩瓶酒,幾包鹵菜,于是大家不分男女,且將茶杯作酒杯,一起開懷暢飲起來。這情景被從我們船舷邊撐過的篙船上的篙手們看到了,他們大喊起來:“嗨!這些人真會快活!”我們也向他們招呼:“上來弄一口!”他們答道:“家去再弄!”我曉得這些水鄉漢子回去以后必有一個熱鬧非凡的酒會,一番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狂歡。
最有意思的當數那次竹寮之中的小酌。時值仲夏,同行者有學林、蔭祖兩位。竹寮座落在茫茫濕地深處的草澤之中,這里已遠離了主體水域,乘舟而來,一路上是河港縱橫、島嶼星羅的別樣風光。系纜登岸,踩著格吱格吱作響的竹棧,我們一行走進竹寮。竹寮甚小,僅置一張竹桌,四張竹凳,門前面對著一片菱荷郁郁的開闊水面,身邊便是縱情搖曳的蘆葦和恣肆橫斜的灌木。當門坐下,湖鮮佐酒,意趣無窮。水面上薰風陣陣南來,杯中酒香隨風飄散到四周空氣中,蘆葦們灌木們便成了我們的客人,與主人共享著美味。噢,許是我說反了,在這里,我們應是客人,它們才是主人——不,應該說,我們和它們,和所有的天生萬物都是大自然懷中的兒女,有何主客之分!古人早就有“侶魚蝦而友麋鹿”那樣的美好情懷,我們又怎能讓古人獨擅其美。來吧,魚蝦們、麋鹿們,咱們一起干杯!
其實何需我們舉杯相邀,這溱湖本身不就是一窖陳釀的老酒?看一看那春風陌上的淺淺緋紅,看一看那夏雨池中的盈盈粉面,看一看那秋霜林里的深深酡顏,“曉來誰染霜林醉”?是泱泱溱湖染醉了這里的一草一木,一鱗一羽,讓生命的色彩在這芳香氤氳的天地間揮灑得如此酣暢淋漓,如此激越奔放……
“來吧,斟上!”不知不覺間,一杯酒已告罄,主人又開始斟上第二杯,看著涌流如泉的瓶口,我忽想起了李賀的那句詩:“一泓海水杯中瀉”,這泛著銀光玉色的酒液仿佛就是溱湖之水瀉入杯中。剎那間,我品咂出了剛才還說不出道不明的那一種特殊的味道,這是溱湖的味道,這是家鄉的味道啊,這之中的每一滴都釀進了濃濃的鄉情,每一滴又都滲溢著悠悠的詩意,以之餉客,或以饋友,自會生出幾許雅趣、幾許情調,它會給人們講述多少美麗的故事,它會給人們留下多少雋永的回味呢!今宵酒醒之后,我必將這一番感受記錄下來,訴之于我的朋友們,這倒不一定要再來一次聚會,因為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精神家園——姜堰市作家協會、散文學會編印的期刊,名曰《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