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于4月22日至24日舉辦了名為“地球家園,樂觀未來(Earth Optimism 2020)”的系列活動,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急劇流失的大背景下,聚焦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推動生態保護,并激發公眾對可持續未來的憧憬。
4月24日,保爾森基金會生態保護項目總監牛紅衛女士作為特邀嘉賓,參與了該系列活動中主題為“重塑金融體系”的討論。以下為此次訪談的文字記錄。
主持人
Kristin Rechberger,Dynamic Planet CEO
保爾森基金會生態保護項目總監——牛紅衛女士將和我們分享如何重新認識自然的價值。
保爾森基金會目前正在和大自然保護協會、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開展一項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機制的研究,旨在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談判,以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制定,尤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目標和機制的制定提出可行的建議。
保爾森基金會生態保護項目總監牛紅衛與主持人對話
當前,氣候變化加劇、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新冠肺炎肆虐,可謂正在形成一場“完美風暴”,人類面臨深重危機。在這樣的背景下,是否能讓針對不同挑戰的應對方案相互配合,形成協同效益?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入能發揮什么獨特的作用?
答|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給全球經濟造成了自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沖擊,其影響也絲毫不亞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同時,我們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危機。盡管目前這兩者還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但它們會給人類社會的長期繁榮帶來更嚴重的威脅。
自首屆世界地球日以來的五十年里,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觸目驚心。有些人可能不以為然,會問:“這個情況的確讓人沮喪,但那跟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嗎?”我的答案是,當然有關系。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形勢嚴峻,影響深遠。大自然對我們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清新的空氣、潔凈的飲水,還是各類食物和藥材,大自然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和生態產品是一切經濟活動和人類福祉的基礎。現在,我們才剛剛開始認識到自然的價值。譬如僅傳花授粉的昆蟲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就高達14萬億美元,我們使用的各類藥物中有三分之一都來自自然界。
圖©GettyImages
傳花授粉的昆蟲支撐了糧食生產等經濟活動,由此創造的經濟價值就高達14萬億美元么?
答| 沒錯。目前我們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后果的認知還非常有限。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這就如同我們為了盡量減少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的沖擊而購買保險產品一樣。
造成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們缺乏對其價值的深刻認識,故未能將其價值充分納入各種經濟決策之中。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種生態系統服務大多是公共產品,屬于經濟學意義上“外部性”的范疇。因此,我們不能指望僅靠市場力量來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政府政策的干預至關重要。
當前,各國政府為了重振經濟,正在設計、實施各種經濟刺激方案,但他們不能為了應付燃眉之急而讓經濟走回“一切如舊”的發展路徑。他們需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機整合到經濟刺激方案中。
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機制研究報告的具體結論和建議有哪些?
答| 我們的報告從經濟和金融的角度,直接回答應該如何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的挑戰。報告主要聚焦四個核心議題,包括:
彰顯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推動政府和其它的利益相關方立即采取行動,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入;
估算當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資金投入、未來的資金需求,以及存在的資金缺口;
明確提出為填補此資金缺口所需實施的關鍵公共政策、融資機制和配套措施;
我們的報告一共提出了九條具體的建議,既包括通過實施新的機制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籌措新的資金,也包括通過減少對生物多樣性有害的補貼和投資來降低未來對生態保護資金的需求。我們希望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代表在談判中能采納這些建議。
圖©GettyImages
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保爾森先生近期在《華盛頓郵報》上撰稿,提出了新冠疫情結束后經濟重建中應該遵循的七項原則,其中一條強調了環境保護對經濟繁榮的重要性。您能就此詳細介紹一下么?
答| 眾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機時,時任美國財長的保爾森先生參與制定了多項應對措施,他深知災難來襲時政府在經濟上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世界各國目前所面臨的環境風險和公共健康風險也讓他憂心忡忡。保爾森先生常說:“經濟繁榮離不開健康的生態環境。”要有效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危機,全世界的主要國家,尤其是中美兩國應該通力合作,而中美關系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我們知道,當下雙方要開展合作并非易事。但如果合作確實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兩國的決策者就應該展示出勇氣和領導力,知難而上,付諸行動。
現在可以基本確定的是,新冠病毒最初是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就此,我們應該吸取哪些教訓?
答| 病毒來源的問題還沒有最后的結論,需要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合作開展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后才能下定論。據我所知,中國政府已經采取措施嚴格管理生鮮市場,并啟動了《野生動物保護法》新一輪的修訂工作,旨在根除亂捕濫食、販賣野生動物的行為。成功實現這些新的法規和政策目標的關鍵在于執行力。
此次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是對人類的警示和教育,我們應該更深刻地認識到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以及破壞這種聯系會導致的災難性后果。此次疫情給全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損失,對世界各國的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我們應該深刻反省,吸取教訓。同時,我們也必須意識到,過去我們忽視了全球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給人類帶來的更為巨大的風險。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是國際社會攜手應對這些重大風險的機會和考驗。此次疫情過后,各國將著手重振經濟。在此過程中,我們應該牢記,人類社會休戚與共,而健康的自然生態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換句話說,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昆明©GettyImages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