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鷺Egretta sacra;Eastern Reef Heron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體型略大的白色或炭灰色鷺鳥,體長55~64cm。有兩種色型:灰色型較常見,體羽清一灰色并具短冠羽,近白色的頦在野外清楚可見;白色型全身的羽毛白色。臉部裸露的皮膚為黃綠色,眼睛和嘴通常為黃色,腳黃綠色,趾為黃色。繁殖期間頭后部和前頸下部生有長的披針形飾羽,背部有長的蓑羽,但僅抵達尾羽的基部 ; 冬季頭部、背部和前頸的飾羽消失。
大多在白天活動,以黃昏時分活動最為頻繁。性情羞怯,孤獨好靜,不易接近。除了繁殖期外,常常單獨活動,多在沿海邊的巖礁上靜靜地覓食或者緩慢地走動,有時也佇立在較為隱蔽的水邊巖礁上,身體呈駝背狀,長時間站著不動。有時也在低空中飛翔于巖礁與浪花之間,飛行時頸部也縮成“S”形,兩翅鼓動緩慢,從容不迫,不慌不忙,但受到威脅時也能飛得相當快。覓食時身蹲得很低,縮脖駝背,輕輕的、甚至有點偷偷摸摸地接近獵物,然后乘其不備,突然襲擊。主要以魚類、蝦、蟹、 甲殼類、 昆蟲和軟體動物等為食。巖鷺還是一個很熟練的“小偷” ,常常到成群繁殖的鷗類中間偷吃親鳥帶給雛鳥的魚類等食物。每年的 4~ 6月繁殖,營巢于海島巖壁的縫隙或平臺上,也在樹上或低矮的灌木上營巢。營巢時也成群,但并不像其他鷺類那樣密集,而是在海島的巖石上分散開來,巢也較為簡陋,通常由枯枝和草莖構成盤狀。每窩產卵2~ 5枚,卵的顏色為淡青色或淡綠色。
主要生活于亞洲東部、琉球群島、太平洋、印度洋和大洋洲等熱帶和亞熱帶海洋島嶼及沿海海岸帶,屬于留鳥,尤其喜歡棲息在多巖礁的海島和海岸巖石上。在我國分布于浙江、 福建、 臺灣、 廣東、香港、海南等地。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