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孩子的知識之一----什么是綠色文明
媒體:原創 作者:孫閣
專業號:孫閣
2010/8/10 9:56:38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從橫向上看,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文明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生態文明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沒有良好的生態條件,人類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質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沒有生態安全,人類自身就會陷入不可逆轉的生存危機。因此,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文明體系的基礎,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離不開生態文明。從縱向上看,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從史前到現代,人類文明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原始文明。在人類社會的早期,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主要是簡單的采集、漁獵,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極低,人與自然完全是一種依附與被依附的關系。第二階段是農業文明。鐵器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農耕業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階段。與原始文明時期相比,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雖然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對自然生態的改變仍然局限于一定范圍和程度,人們還沒有擺脫對大自然的依賴和敬畏。第三階段是工業文明。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篇章,以蒸汽機、電的發明和使用為標志,人類社會進入了大規模生產、大規模消費、大規模改造自然同時也是大規模破壞自然的時代。三百多年來的工業文明以人類“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征,世界工業化的發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達到極致。人類在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文明同時,也付出了資源逐步枯竭、生態嚴重破壞、環境日益惡化的慘痛代價。一系列全球性生態危機的暴發是大自然對人類不理智行為的報復,也說明地球已再沒有能力支持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需要開創一個新的文明形態來延續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文明。如果說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