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做飯,第一次做家務(wù),第一次談戀愛……37歲了,我第一次坐飛機。
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早在接到國家林業(yè)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發(fā)出的特邀代表傳真件時,我已經(jīng)無法按捺激動的心。通知了周圍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還有我審批的志愿者。簡直有些奔走相告。同時心里不斷地罵自己:“頭發(fā)長見識短”!接下來就怕自己出門丟了,例如上錯了飛機等。等到長春機場心里一下就敞亮了。原來坐飛機遠比汽車火車方便得多,步聚簡單極易操作。候機室遠比汽車站“講究”:累了有舒服的軟椅休息,液晶電視也比家里的大。連衛(wèi)生間都夠“檔次”。候機室沒見過的新鮮東西也多,問了兩次,弄了兩次笑話,自己便不敢問了。心想,我與現(xiàn)代文明相差半個世紀(jì)了!接下來便只是看商品看價格,特別是著重看小數(shù)點。雖然什么都不可能買的,但跟跟時代腳步也好。飛機上的服務(wù)也到位,咖啡、飲料隨便選,小食品也好吃。都是免費的。飛機在跑道上滑行,剛起飛的時候,聲音很大,真想展開雙臂,大喊幾聲了。終于上天了!我的眼睛都不夠使了。空姐個個漂亮。遺憾的是,那天飛機晚點了,上飛機天就黑了,我沒找到“人象螞蟻,汽車象火柴盒”的感覺,快到廈門時,看到了夜景也很美,彩燈縱橫交錯。在返回長春的飛機上,我也沒看到人象螞蟻,因為人太小了無法看到。不過看到了山巒起伏迭蕩,湖泊橫亙綿長。祖國的大好河山,今日我終于親眼領(lǐng)略。心想一定要帶兒子出來坐坐飛機,不要讓他到了我這個年齡才飽“眼福”。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還是贊同這個觀點。理性和感性的東西絕對不一樣。講個真實的故事:屯中有個四十歲出頭的農(nóng)民,被親戚帶出去旅游,看到了南方的山山水水,頓覺前幾十年活的虧了,回家后,又取出家里一萬元左右的積蓄,到了北京等大城市逛了十幾天才回來。當(dāng)時我當(dāng)笑話聽的,講的人也當(dāng)笑話講的。但這次我卻有同樣的想法。前幾十年生活在井里,只看到碗口大的天。外面的世界原來這么精彩。難怪劉想那么聰明,思路敏捷,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劉想是江南水鄉(xiāng)打造的“精品”。我只能與孤陋寡聞聯(lián)在一起。就連西溪那里的農(nóng)民都能擁有上百萬、上千萬的小樓,我家10幾萬的100多平的住宅樓貸款還沒還清呢。差別咋就這么大啊!
還是不拿已之短比人之長,否則收拾收拾去逝得了。再苦再累的活總得有人干吧,況且我們從事的是濕地保護工作,向海是吉林省西部地區(qū)一道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沒有了向海,長春等大中城市將會被風(fēng)沙侵蝕。沙塵暴留給我們的教訓(xùn)還不夠慘痛嗎?
一想到這,我立即覺得自己是沖鋒前線的勇士,有一種“草原英雄”的自豪感。況且,我用自己小小的努力,得到了這么大的回報(到廈門參加研討會和考察濕地保護區(qū))。我取出登機牌,在上面鄭重地寫上“國家林業(yè)局濕地辦特別邀請”,放在家里最隱秘的地方,以此做為我今生最美好回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