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傳內容與公眾認知斷層
生態保護與公眾利益沖突的傳播不足。鄱陽湖周邊存在割草作業與候鳥棲息地保護的矛盾,但公眾對割草的科學管理目標(如維護濕地生態平衡)缺乏認知,導致輿論對管理措施產生誤解。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生態爭議長期存在,但公眾對工程利弊的復雜性了解有限,易引發片面輿情?。類似地,候鳥食堂、候鳥棄湖入田、白鶴依賴農田、人鳥沖突、鳥線矛盾等等。
法治課堂普及不到位??。盡管《野生動物保護法》《濕地保護法》等法規通過法治課堂普及,但非法矮圍、禁捕禁獵監管不力等問題的持續存在,表明法律宣傳未有效轉化為公眾行動自覺?。例如,鄱陽湖區部分非法矮圍整治及部分區域退田還湖政策執行不夠到位?。
2科學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局限
學術成果轉化率低?。鄱陽湖區(含濱湖農田)白鶴種群監測數據(如2024年越冬白鶴數量達6000只以上)雖在學術會議中披露,但未通過通俗化傳播觸達公眾,導致公眾對生態保護成效缺乏直觀感知?。此外,鄱陽湖“藕-鶴共生”“稻-鶴共生”“水雉-芡實友好”等創新模式的研究成果未形成系統性科普內容。
自然教育覆蓋人群有限。鄱陽湖保護機構推出的“奇趣課堂”等自然教育品牌雖開發了30余節課程,但主要面向學生群體,成年群體(如湖區居民、企業)參與度不足,難以推動全齡化生態保護意識提升?。
傳播渠道與互動機制短板
新媒體傳播效能未充分釋放。盡管保護區基層人員通過短視頻創作提升傳播力(累計播放量超300萬次),但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對候鳥遷徙、濕地修復等核心議題的深度解讀,難以滿足公眾對科學知識的需求?。
公眾參與渠道單一?。鄱陽湖生態保護活動(如“護鳥小志愿者”)多依賴行政主導,社會化參與模式創新不足。例如,2024年引入的“白鶴守護站”雖通過眾籌落地,但選址布局欠科學(遺忘“藕遇白鶴”“田園鶴谷”,兩地白鶴數量占全球80%以上),且公眾長期參與機制尚未建立,難以形成持續性保護合力?。
國際傳播與區域協同不足
國際生態話語權薄弱?。鄱陽湖作為全球白鶴極其重要越冬地,其保護實踐在國際傳播中缺乏主動性,未有效融入全球候鳥遷飛區保護網絡,限制了國際影響力提升?。
跨區域協作傳播缺位。鄱陽湖與長江流域其他生態保護區的協同宣傳不足。例如,長江江豚保護與鄱陽湖禁漁政策的關聯性未被充分闡釋,削弱了公眾對流域整體生態系統的認知?。
建議
當前鄱陽湖及候鳥保護的新聞宣傳與科學傳播存在?內容碎片化、形式傳統化、參與淺層化?等問題,需通過以下方向優化:
深化科學傳播轉化?:將監測數據、科研成果轉化為可視化、互動性強的科普內容?;
創新社會化參與模式?:建立企業、科技社會團體、公眾長期參與的激勵機制,如“候鳥保護積分制”?;
強化國際協同傳播?:依托社會科技團體(如江西省生態學會)、國際組織(如國際鶴類基金會)擴大鄱陽湖生態保護的國際聲量?。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