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溪河現狀分析之我見
媒體:原創 作者:賀竹野
專業號:重大綠服隊
2009/10/31 0:41:24
蓬溪河濕地幾天的考察讓我們了解了很多以前從未涉及的領域,讓我們成長了不少,下面讓我來談談對于澎溪河建設方面的一些看法。
澎溪河濕地是由于三峽大壩蓄水后形成的一片河水反季節性漲落的消落帶,河水漲落形成的高差最高有30米,即從海拔145米到175米。這樣一個高差的河水漲落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形成的,于是如何治理就成了澎溪河消落帶濕地最大的問題與研究方向。據了解,三峽水庫上游的澎溪河濕地是三峽庫區形成后最大的一塊消落帶,于是它首當其沖地成為了世界人工水庫濕地的典型研究基地,從前幾年國際濕地方面的組織多次派專家前往勘測就可以看出,澎溪河濕地在國際人工濕地研究方面的重要性。
從申報濕地使者行動的開始,我們就意識到我們這次執行任務的濕地同其他濕地如嘉陵江上游濕地,洞庭湖濕地等等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他地方的濕地幾乎都是天然形成,存在時間長久,人們對它們的認識也會更深一點。在出發之前,我閱讀了一些關于濕地的書籍,其中有一本是《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的濕地專輯。其中有一段寫道三峽的修建其實是人類對長江下游濕地侵占的一種鞏固,因為1998年的洪水給人們了一個極大的教訓。在很早之前,人們對濕地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沼澤等所謂的不毛之地上面,原來的北大荒其實是一個價值連城的濕地,中國著名的石油之城大慶其實就是建立在一個濕地之上,以前人們僅僅了解開荒造田,于是洞庭湖縮小了,古代的云夢澤不見了,中國的腎在縮小。沒有了下游的大片濕地,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降低,才會有1998年的災難。所以,保護濕地迫在眉睫。
然而,澎溪河濕地的特殊性仍然相當明顯。在我們的考察途中,發現其實整個澎溪河(至少是我們看見的)的環境狀況還是不錯的,不像有一些濕地使者到達的地方污穢成堆,通過對當地居民的采訪,我們了解到當地政府在環保政策的實施上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宣傳是個大問題。
從澎溪河建設規劃里,我們看到了保護局擬建宣教中心,設立宣傳牌,建立專門的網站,進行職業培訓和社區宣傳等工作,但由于人力和資金不足,很多這些規劃上的措施還沒有到位。在厚壩和渠口的宣傳調研中,我們先是以發問卷的形式調查,結果發現幾乎沒有人了解什么是濕地,然而事實上澎溪河就在坡下幾十米。最終的結果是只有一些受到比較高的教育的老師,政府官員才有一定了解。在開縣城區的那場宣傳的時候,一些市民也反映出了這個問題,其中有一個說,他以前就知道一些關于濕地的東西,但是一直比較模糊,直到看了我們的視頻之后才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或許這是全中國的一個問題吧,比如我們自己,在做這個活動之前自己也不是很了解。可是讓我們欣喜的是,雖然很多人不太了解濕地,但是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他們對政府在環保方面的貢獻還是很贊賞。調查中,我們遇到更大的問題其實是他們的生計問題,三峽移民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利益糾紛,我們只能說盡量保證每個人能夠達到自己期望的生活標準。畢竟,三峽大壩的功大于過。
王局長給我們的資料列舉了澎溪河濕地的保護價值,即:1、是三峽庫區生態安全和南水北調水資源戰略安全的重要保障 2、彌補國內外水庫大型消落帶濕地保護區的空白,具有國際意義 3、提供國內外大型水庫人工濕地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實習基地 4、為三峽庫區消落帶濕地的生態恢復和重建提供示范5、是踐行科學發展觀、開展生態示范創建的需要6、有利于爭取各方面的資金支持 7、是發展生態產業,加速循環經濟發展的需要。看到這樣的文字,我們深刻了解到了澎溪河濕地的重要性與唯一性,這也成為了我們本次宣傳的重點。然而事實上,多數居民只能了解與他們切身相關的東西,對于宏觀作用不太了解。他們不了解國家的一些行為,而對于澎溪河濕地現在正在實行的滄海桑田計劃、林澤工程等造福他們的科研項目也不盡知曉。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請教了王局長,他解釋道由于中國加入濕地公約的時間很短,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不了解也是正常的,我們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的確是這樣,澎溪河濕地保護區的建立時間相當短暫,我們不能苛求當地居民能像專家一樣辯證地看消落帶的得失利弊,只能宣傳其重要性,從感性上讓他們樹立保護濕地的意識。
在采訪中我們還碰到了一位有趣的女士,不過她的話也值得我們深思。她說,澎溪河濕地的建設讓他們少了很多田,現在空氣好了,樹多了,但是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住在深山里,以前一望都是田地,現在到處都是森林,像她們這樣的婦女和兒童有時候都不敢回家了。這對于環境保護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由于消落帶的漲落,引起了更為頻繁的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所以政府開展了另一個類型的移民工程,也就是生態移民,將山上的農民搬遷到更為安全的地方,在山上種樹。這位女士的話說明政府的退耕還林工作做得很好,但是似乎這又沒有考慮到當地居民的一些感受。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在逐漸改變,但是心理上的改變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像三峽移民雖然很多搬到了生活條件更好的城市,物質上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但是心理上的那種故鄉情結還是久久難以揮去。
對于澎溪河未來的規劃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以后會在保護區的一些地方建立濕地公園,相信以旅游促發展會讓澎溪河濕地保護區更快地走進一個良性循環的好狀態。
我們期待著,相信大家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