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地推動了張掖經濟的發展
現今,從全國諸多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來看,生態與經濟的不平衡,已經逐漸表現出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制約。
在歷經30年的改革實踐,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生態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如何做好生態與地方經濟的平衡,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而黑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在經過數百萬年的歷史滄桑巨變,如今又以它嶄新的面貌迎來它新世紀的曙光,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關頭,它的恢復為張掖的經濟發展重新注入了活力。
自上世紀70年代末,黑河生態已步入瀕?!鷳B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土地沙化,其源頭祁連山冰川覆蓋面大面積減少,雪線上升,河源來水量嚴重不足而出現長期斷流,森林、草原退化,連曾被古人稱之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額濟納旗也變為全國沙塵暴的重要源頭之一……因此,黑河生態治理勢在必行。
2001年2月,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于黑河生態治理的決議,其中實施了包括黑河水資源適時調度、節水改造工程項目,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和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等一些列政策措施。自實施至今已八年有余,并在張掖建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節水型社會試點。其歷史意義不僅僅是黑河生態得到了恢復,而且為正在被經濟與生態不平衡發展而造成的諸多矛盾找到了答案,也為張掖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這幾年,通過國家實施對黑河生態治理,最顯著的變化是:沙塵暴少了,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雨水多了,水資源相對前幾年旺盛了。除過被過度開墾出來的一部分土地,對水資源的額外消耗外,整體來說,自2001年實施黑河水資源調度以后,黑河每年的總流徑量已有明顯回升。枯水年也相對間隔時間越來越長,而且越來越不明顯。這正是幾年來黑河水資源統一調度規劃形成的良性效果,也是黑河在生態治理方面所邁出的成功一步。
通過黑河生態治理所形成的良性效果還表現在:
一、黑河沿岸濕地環境得到保護,原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候鳥遷徙頻繁,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遏制了濫砍濫伐,土地沙化現象已明顯減少,且由于水資源的充足,土地被最大化利用。
三、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從以前只注重經濟的片面增長,現在開始重視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
四、城市建設也開始注重環境建設與統一規劃,注重園林化公園建設與城市人文、生態一體建設。
五、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業產出,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六、農村的富裕又推動了城市的發展,對統籌城鄉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黑河生態治理已經在張掖經濟發展中體現出極有利的優勢,這正是生態環境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作用,也是張掖在過去30多年里重要的經驗總結。
根據國家整體部署,在張掖建立節水型社會試點,從各項措施彌補對黑河流域已經惡化的生態環境。通過實施黑河節水改造項目工程,從根本上改善了各縣市區陳舊的水利基礎配套設施,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開展了以效益為目的的節水農田灌溉模式。并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擴大節水效果,為下游水源涵養區水源的補充盡到了一份綿薄之力。通過這兩項措施的實施,真正做到生態治理與“節水”融為一體。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達到了節水的目的。對黑河生態環境的恢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張掖建設節水型社會試點的成功,也為黑河生態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并促進意識的轉變。從治水方面創新思路,通過節水促改革,改變農業傳統種植結構,各地紛紛開始發展像制種一類的低耗水產業。不僅消耗水量少,而且經濟效益可觀。從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業產業規?;陌l展,并為切實增加農民收入開了好頭。截止2008年張臨高三縣農村人均純收入已由2000年的2000多元增加至4000多元,幾乎翻了一翻,是1978年至2000年以來農村人均純收入增加的總和。這不能不說黑河生態治理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八年來,黑河生態治理,本著科學論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多次考察不斷探索,以求取得最大效果。張掖節水型社會試點和黑河生態治理的成功,成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最好例證。
當看到黑河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農民生活普遍提高,農村富裕,城市繁榮發展,其功應歸于黑河生態治理。
現今,我們更加強調和諧社會,不僅僅是在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更強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我們要想得到一個能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生態環境,就要加大對黑河生態的治理和保護,這幾年黑河治理改造工程項目的實施,讓我們已切身感受到它所帶來的實際效果。加上各縣市區出臺了對黑河保護的各項措施,惡化的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嚴重緊張的水資源得到初步緩解。
改革開放30年,黑河兒女也一直在努力著,保護著黑河,今天他們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營造著一個生態和諧的家園。黑河大地已是日新月異,它已經從落后貧窮走上今天繁榮發展的康莊大道,正迎來它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