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里的“廩卡”——土家風情篇
鏡頭一:
濕地使者:夕陽西下,唯美的小南海濕地風景區里,慈祥的老人,安逸地在休憩。
——2010年7月13日
鏡頭二:
濕地使者:艷陽高照,古樸的土家族木屋下,正在洗發的婦人,熱情地為我們指路。
——2010年7月14日
鏡頭三:
濕地使者:清晨,山間的一處隱居處,從窗口偷偷看我們的小孩,接受我們的采訪。
——2010年7月15日
一. 神秘的文化
土家族的先民與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淵源關系。但其來源,目前說法不一,一說為古代從貴州遷入湘西的烏蠻的一部;另說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后裔,還有人為是漢人戍邊將士和土著女子的后代。史籍中將湘鄂西一帶土家族稱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開始用“土家”名稱。
(圖為古代土家族的婚慶事宜)
南支土家族(重慶市、黔東地區、湖南鳳凰、瀘溪、麻陽一帶)自稱為:“廩卡”(意為巴人始祖廩君的族人之意)。有自己的語言,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大多數人通漢語,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圖為古代土家族的圖騰)
二. 古樸的生活
土家族居民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方面,刺繡、編織比較有名,土花鋪蓋尤為著名。而在小南海,土家族居民也受到小南海濕地帶給他們的利益。“生在小南海,吃在小南海”這句話成為了他們用來概括現在生活的標志。小南海帶給他們不僅是水產業方面的利益,如今,隨著小南海的向外推廣,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小南海觀光,當地居民的經濟環境也不斷改善。
(圖為一居民家的收入水平情況)
土家族在經濟、文化的發展上受漢族影響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點。特別是他們淳樸的民風是留給外來游客最深刻的印象。現在,他們依然以農業為主,種植玉米,番薯,水稻等。自從他們祖輩們搬來小南海生活以來,已經有100多年了,他們也繼續將生活在這片美麗而又熟悉的地方,熱情地迎接四方來客。
(圖為濕地使者為當地居民打理谷物)
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在調式上﹐徵﹑羽調式較多﹐宮調式較少﹐部分民歌有調式交替現象﹔曲式結構上以二樂句﹑四樂句﹑五樂句的樂段結構較多﹔在一些偏僻山寨﹐有一個樂句不斷反覆的樂句式結構。在各種民歌中﹐多段(聯曲)體結構比較普遍﹔旋律多為級進﹐與語言緊密結合﹐富于吟誦性。
“擺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體舞,也是土家族最隆重的風俗活動。在舞蹈儀式上,唱起擺手歌,跳起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方面的七十多個動作,祭祀祖先,乞求豐收相聯系。薅草鑼鼓也很有特色,鳴鑼擊鼓間以歌唱,從而指揮勞動提高工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方面的70多個動作。是與祭祀祖先、乞求豐收相聯系的。不論什么盛大的聚會,都要跳的。“擺手”選陰歷單日開始,持續的天數也是單數。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農歷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參加的人數有上萬人。節奏鮮明、動作優美、樸素、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史詩、山歌最為著名。
(圖為在一次小南海情歌會上,土家姑娘表演擺手舞)
三. 羞澀的未來
如果說老人是一幢雄偉建筑的基石,年輕人是這幢建筑的脊梁柱的話,那么孩子則是他的屋檐上的磚瓦,是他的未來。對于“廩卡”人來說,孩子是這個名族的希望,是這個名族生存的這個家園的希望。
(圖為濕地使者對一位小朋友的訪問)
他們從小生活在這片領域,對小南海有獨特的感情,可能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從他們字里行間的描述中外人足以可見。我想寫下我所看到的土家族小孩的特點,起先我們來采訪他們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羞澀使我感覺那真是大山里的孩子,那一雙雙羞澀的臉龐使我想到了魯迅口中的閏土,他們獨特的爛漫天真中恰好體現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也必將把他們生存的家園建設的更美好,因為他們有著這樣一個羞澀的童年也肯定會有一個璀璨的未來。
(圖為一對小朋友對著我們鏡頭玩耍)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