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出土的一些精美絕倫的鸮尊
七月中旬,回安陽舉行婚禮,期間到安陽博物館參觀。恰逢南水北調河南段《流過往事》文物展,六七千件文物大規模展出,蔚為壯觀。雖然參觀過很多著名的博物館,但此次挖出的很多東西,還是讓人大開眼界,感嘆中國歷史之久遠,文明之宏大。
以往很多大型展覽,大多以宏達的歷史布展,藏品雖然經典,但似乎都是皇家貴族的生活,雖然華麗,但似乎少了些細節,少了些生活情趣。想我這樣的,反而對人是如何與自然發生關系的歷史感興趣。一種生物(植物或動物,或自然)如何影響人,人又是如何認知自然的。在歷史長河中,人與自然,或人與某種生物的情感又是如何變化的。諸如此類的故事,若能從出土的文物中看到些眉目,也是很愉快的。
《流過往事》展覽文物很多,非常符合我的口味。展覽中有很多房屋、灶臺、狗、豬、雞、鴿等造型,其中在安陽固案墓地出土的文物中,還看到漢代陶制的陶鸮。剛開始我還以為這玩意是貓頭,貓頭鷹身體。后來一查,才發現貓其實是一種半馴化狀態的動物,能和人住在一起的貓最早在中東被馴化的,后來才與人親近的貓在漢代才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漢代之前,中國史沒有被馴化的貓的,漢代的貓數量也非常有限,因此河南地區很可能還沒有貓。漢墓中的出土的東西應該是貓頭鷹,古人將其稱之為鸮(xiāo)或鴟鸮。
這幾個陶鸮是作為冥器被放入死人的墓中的,作為鎮墓之用。鸮與死亡之間已經發生了某種關系。但若朔源中國的鸮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特別是商朝時期,鸮曾經是一種民族圖騰,一種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殷墟婦好墓等出土的幾件極為大氣精美的鸮形器,可證明商朝人民對鸮的熱愛和崇拜。可后來貓頭鷹在漢代卻徹底變冥器,變為與死亡相關的惡鳥。中國人與貓頭鷹之間,到底有何愛橫情仇,且聽我來分析分析。
縱觀中國歷史,鸮類題材的藝術品在并不受青睞。但若追溯到商代或上古時期,鸮陶、玉鸮和鸮題材的青銅器還是是不少,且工藝水平極高。中國最早的鸮形藝術,分別是出土于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的青銅器和紅山文化玉器。仰韶文化陶鸮鼎看起來霸氣十足,可能是作為實用器,而稍晚的紅山文化的玉鸮則是完全脫離了實用功能,用來表示某種觀念形態,具有了深刻的精神意義。不知是否是考古不夠全面,還是其它,新石器時代末期到青銅時代早期,鸮題材藝術幾乎缺失。這個過渡時期內,基無鸮題材文物出土。直至一位女英雄的出現,才讓我們找到了文明的曙光。
商代中晚期開始,鸮題材藝術品數量激增。特別是河南安陽的殷墟婦好墓出土了好幾件鸮藝術品,既有青銅器,也有玉器。鸮的大眼睛、大臉和勇猛的神態,很醒目,一眼就能看出來。殷墟婦好墓中,除了精美的玉鳳凰外,鸮在所有的動物中,獨樹一幟,異常吸引眼球,可看出那個時代的人對鸮是極為崇拜的。
中國常見的一些貓頭鷹(斑頭鵂鹠、鷹鸮、長耳鸮、領角鸮)
為何商朝時期對鸮會如此崇拜?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創世神話中,他們是玄鳥的后代。安陽市現在在古城邊上造了一個“玄鳥”雕塑,安陽人普遍認為玄鳥是燕子。然而在參觀安陽諸多殷商考古的時候,很容易便會發現其中并沒有燕子飾物,鸮倒是不少,因此,玄鳥很有可能是鸮,是貓頭鷹。此外,甲骨文考據也認為,“商”字其實就是一只貓頭鷹的大臉。
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講,中國人進入農業社會之后,先人是需要控制老鼠的。老鼠不僅偷吃撒入田里的種子,而且咬斷幼苗,到了果實成熟則偷吃糧食,即便是糧食收回之后,倉儲也得做好防鼠措施。在商之前,農民們早已認識到貓頭鷹吃老鼠對農業有益的重要功效。據50年代,老動物學家在成都周邊的調查,四種最常見的貓頭鷹(長耳鸮、領角鸮、斑頭鵂鹠、鷹鸮),平均每只貓頭鷹每天捕鼠近2只,雖然后世科學研究證實貓頭鷹對老鼠種群控制作用有限,但在上古時代,貓頭鷹捕鼠的重要作用也很有可能被早期的農民所重視。殷商文化可能是對對古老東夷民族鸮鷹崇拜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美術史考古學家劉敦愿老先生爺曾對此進行深入思考,在《夜與夢之神的鴟鸮》一文中討論了此事。他認為,首先鸮是猛禽,儀態威猛,是戰爭勝利的象征。《詩經》中描述戰爭的詩歌也曾描述過鸮(或鷹),來表達對爭戰勝利的期望;其次鸮是夜行性的,常晝伏夜出,其次鸮是夜行性的,常晝伏夜出,劉老先生覺得鸮是漆黑夜晚和夢的保護神。殷商時期,古人崇拜神靈,信鬼。《禮記•表記》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那時的人,無論做什么事,之前都要用要算上一卦,用骨頭占撲,問問去世的祖先,尋求先祖保佑。且他們覺得活人白天勞作,而祖先的靈魂則夜間出沒,鸮便是背負祖先靈魂夜晚出行的鳥。因此,鸮成了祖先的化身之一,自然受到崇拜。
然而,到了西周時期,人們對鸮的態度開始改變。特別是到了西周中后期,鸮類題材的藝術品急劇減少。鸮形青銅器鸮紋基本消失殆盡。如此巨大的崇拜和禮器文化轉變之后,到底發生了什么?頗令歷史學家費解。據一些人的猜測,西周鸮文化的消亡可能與一場國家主導的“文字獄”有關。很可能是周朝人為了報復殷商人曾經的欺凌,再打敗商朝后,便徹底把商朝代表勝利的鸮文化崇拜給抹去了。
在殷商時期,商朝的軍隊南征北戰,周邊人民肯受苦不少。而且到了商朝晚期,朝歌淫亂無比,內部矛盾劍拔弩張,烽煙四起。有詩為證。詩經中有一首詩歌《豳風•鴟鸮》說:
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據,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豳(bīn)風是渭河流域周人的文化。這首詩據考證是周武王死后,周公為討伐商族遺留貴族挽救商朝而寫的。其實也可理解為,殷商欺辱周人久亦,周人發出的吶喊。鴟鸮是殷商戰爭圖騰,在周人眼里便是殷商的象征。一句“既取我子,無毀我室。”傳達出了多少周人對商人曾經的恐懼和無奈。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等周滅了商,取而代之時,周人首先得慢慢改造殷商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屠戮前朝人民,篡改前朝歷史,甚至抹黑其信仰都是可能的。周穆王時所作的《尚書•呂刑》里便說:“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此話可謂指桑罵槐,開口大罵。想必周朝在建立禮樂制度時,徹底把殷商象征英雄的鴟鸮圖騰描述成惡鳥,從信仰上抹黑商人曾經對他們的征戰和屈辱。就好比我們現在狂罵日本人一樣,這種詆毀前朝或戰敗國的文化傳統,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時至今日依然盛行于世界各國。
殷商徹底失敗之后,商人被徹底丑化,四散到偏遠地區。在這種背景下,玄鳥崇拜的鸮,變瘦變長,逐漸滲透進楚地,發展為后世南方的鳳凰文化。這一文化發展在此便不再敖述。
河南安陽固岸墓地漢墓出土的冥器—陶鸮
到了戰國末期、秦漢時期,鴟鸮題材的藝術品又再一次出現在墓葬之中。有趣的是,這時候的鸮器大多已經成為純喪葬用品,徹底從商代的禮器,轉變成了冥器。鴟鸮的寓意文化從殷商時期的吉祥如意,變成了后世的邪惡不幸。自此幾千年的歷史中,在中國人民心中背負了的惡鳥的罵名。一說起貓頭鷹,便滿滿的一股邪氣,貌似厄運馬上上身一般。著名的思想家莊子也把自己的老朋友惠子比作貓頭鷹,譏諷惠施獲得宰相不過是“鴟得腐鼠”。秦漢時期的詩歌中也多有貶損鴟鸮的篇章,認為鴟鸮飛行與站立姿態均不雅,而且好吃腐鼠,不講衛生,詩文表達出,漢人尊鳳貶鸮的文化喜好。更加殘暴的是,由于漢代獨尊儒術風行,鴟鸮不知為何還被帶上了“不孝”的高帽。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讀梟字,說:“鳥,不孝之鳥也。日至,捕梟磷,從梟頭在木上。”如此一整,貓頭鷹徹底在中國文化中淪為了惡鳥,妖鳥、兇鳥,在之后的兩千年中未能翻身。
“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兩句民間俗語貼切地描述了民間對貓頭鷹的看法。人們普遍相信,一旦貓頭鷹在房屋上呼喚的時候,那就要死人了。夜貓子笑預示著人將死亡的文化,深入每個角落,既流行于當代科學家住宅區,也流行于古人心中。不久之前,某位同事還信誓旦旦地和我講,他家對門死了一位老人。老人死之前,一只貓頭鷹在窗外那棵樹上接連叫了好幾個晚上,直至老人去世。看他一臉認真,惟妙惟肖地講講解,搞得我都有將信將疑了。在古代,害怕貓頭鷹不詳的例子更多。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景公修了個大廳,正想進去的時候,聽到貓頭鷹在枝頭叫時,便不敢登臺進去。下屬官員將其趕走之后,方才登臺。更奇葩的是,歷史上甚至有專門設立職位驅趕貓頭鷹的奇聞異事。
商朝至漢朝這段歷史事件內,視貓頭鷹為不祥之物的文化基本奠定。由于漢代儒家文化的一統天下,以及經典莊子等大師們對貓頭鷹食腐的戲謔,貓頭鷹在后世兩千年中再也沒有改變形象。即便到了崇拜花鳥的宋代,以及崇尚“衣冠禽獸”的明朝,貓頭鷹在中國藝術中,如同消失了了一般,徹底隱匿在黑暗的夜空之中。
當然,古代也有少數見多識廣之人,不認同貓頭鷹是不幸和厄運的象征,甚至有人意識到鴟鸮信仰文化存在地區和風俗間的差異。唐代官員劉殉,本是河北人,他到嶺南做官,一路上記錄下各種風俗食物,在《嶺表錄異》中,他說:“北方梟鳴,人以為怪,共惡之,南中晝夜飛鳴,與鳥鵲無異。桂林人羅取生吃之,家家養使捕鼠,以為勝貍也。不過這樣唯物主義思想之人必定太少,沒有對中國文化產生過什么影響,更難以左右中國民間文化對貓頭鷹的認識。在古代西方,貓頭鷹則被視為智慧的象征,大大的眼睛放佛能智者能看穿一切。
說到這里,很多人肯定會反問,那么“貓頭鷹叫是否真的意味著死亡?從科學上講,貓頭鷹真的能預知到人將死亡嗎?很遺憾,不僅中國的科學家們沒有做過這個實驗,外國科學家也沒驗證過(人家不太熟悉這故事啊)。理論上,貓頭鷹的強項在于強大的夜間視力和悄無聲息,行云流水般的飛行捕捉獵物的能力。到底貓頭鷹能不能聞出來將死之人的氣味,預知死亡,還需高人試驗驗證。不過曾經有人發現,有一只醫院里的貓可以預知死亡。 2007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道了美國布朗大學醫學家發現,醫院里一只名叫Oscar的貓,能預知醫院里誰要死了。科研人員推測,Oscar可能是能夠聞出某些細胞死亡散發的化學物質。另外,日本醫學家訓練的一種特殊的狗,則能夠聞出甲狀腺癌癥早期患者,非常厲害。
在這倒是要說一句,我這幾天晚上都在收集查看貓頭鷹的歷史資料,不料昨晚竟然夢見自己死了。異常邪乎。至于貓頭鷹到底是否與死亡有關?由于沒有研究,我們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它到底能不能預知死亡。民間流行或是謠言,乃或是否是某個特定物種才能聞出來。說來這倒是個好點子,可供哪位高人去深入研究研究。沿著民間思路去做一做,這要能出成果,想必是一定是重大醫學發現。
淘寶上一款貓頭鷹萌萌噠枕頭,據說能給寶寶好夢
最后我們要來談談當代貓頭鷹文化。如今之中國,貓頭鷹早已成為稀罕之物,能認識“鸮”字的人恐怕不多,孩子們更是不知為何物。貓頭鷹這一類大鳥,不僅需要森林,而且需要大樹方能生存。隨著中國森林環境不斷惡化,以及各地城市化高速發展,大多地方早已不見其蹤影。以成都為例,據《鴟鸮類防鼠初探》一文介紹,作者70年代在郊區某公社一古寺幾株大銀杏樹周邊調查,還發現4種上百只貓頭鷹,到了80年代再去調查,只發現了三只長耳鸮;到了90年代,大樹已蕩然無存,貓頭鷹也毫無蹤跡。這倒好,實驗也完結了。
貓頭鷹的局部消失,讓很很多人失去了了解貓頭鷹的機會。城市的孩子則只能偶爾在動物園里一睹芳容,現代人與貓頭鷹的自然基礎徹底短線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聽到貓頭鷹叫,乃至一睹貓頭鷹的芳容,成了稀罕之事。在當今信息極為發達的社會,貓頭鷹通過生態攝影師的鏡頭,從新以一種萌萌噠的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圓不溜秋的臉龐,加上兩只大大圓圓的眼睛,看起來可愛極了。貓頭鷹,特別是小貓頭鷹,簡直就是萌寵的最好詮釋。加上西方文化的影響,以貓頭鷹為主題的各種飾品大為流行。貓頭鷹畫作,貓頭鷹帖,貓頭鷹書包,貓頭鷹鞋,貓頭鷹動畫,貓頭鷹玩具,各種以貓頭鷹裝飾的商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市場之上。孩子們熱愛,父母們也喜歡。完全不知,貓頭鷹與中國人的感情史已走過了5000多年的歷史,從猛禽到惡鳥,從夜貓子到萌萌噠,愛恨交織,堪稱一部貓頭鷹的血淚史。
參考資料:《中國文化中的貓頭鷹信仰》、《鴟鸮類防鼠初探》《The Owl in Early Chinese Art: Meaning and Representation》
我也說兩句 |
![]() 人反而而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