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它不僅有強大的經濟功能,而且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促淤造陸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
我省濕地類型多樣,劃分為近海和海岸濕地類、河流濕地類、湖泊濕地類、沼澤與沼澤化草甸濕地類等四大類的濕地,其中,海岸灘涂和河流、湖泊濕地是我省最主要的天然濕地類型。
我省擁有閩江河口、泉州灣、興化灣等多個近海與海岸濕地。閩江河口濕地是我省目前已知的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濕地。它地處我國東南沿海,位于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區,有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由于閩江帶來的泥沙長期在此淤積,形成廣闊的灘涂和眾多沙洲。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區域面積2100公頃。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植物有紅樹林、濱海鹽沼、濱海沙生植被等植被類型,還有大量的水生生物。此外,該濕地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的中間驛站,有大量的候鳥在此過冬,也是我省水鳥最為集中分布的區域,生物的多樣性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為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改善濕地功能,福州市實施了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建設工程,改善棲息地質量。據介紹,包括水禽棲息地保護與恢復(疏浚)工程;開展互花米草防控治理實驗與機理研究,綜合治理互花米草60多公頃;種植紅樹林面積,并恢復種植原生植被短葉茳芏。同時,還建成面積鳥類監測站,建立了濕地水鳥網絡監測與疫源疫病預警系統,實現對濕地水鳥活動網絡遠程監控、實時監測等智能化管理。
除了閩江河口濕地,近年來,福州市也加強對羅源灣濕地的保護。
在羅源灣畔的羅源縣松山鎮北山村灘涂上,放眼望去,生長著一種莖干粗壯、堅韌、直立的外來植物,這種植物有個好聽的名字——互花米草。然而,互花米草遠不像它的名字那樣溫和,它們靜悄悄地生長在海灘上,侵占著其他生物的地盤,破壞地塊的生態系統。
“以前這里全是濕地,互花米草入侵后,灘涂就變成了荒草地。”羅源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在文介紹說,長了互花米草的灘涂上,貝類、藻類、蟹類、魚類就無法生存了,漁民再不能在灘涂上“趕小海”了,水產養殖也受到嚴重影響。
據了解,互花米草原產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生長于潮間帶,有防浪固堤、保灘護岸的作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引種互花米草成功后便在全國推廣。但是,互花米草具有抗逆性強、適應性強、繁殖快、種群密度高等特點,其瘋狂繁殖嚴重破壞了近海生物棲息環境,造成灘涂生物多樣性下降,養殖場所被占,紅樹林也被“欺壓”減少,帶來嚴重的生態災難。
整治互花米草刻不容緩!福州市正在加對互花米草的治理。在灘涂上,生長著一片生機勃勃的紅樹林,苗高已有1米多。據介紹,這片紅樹林是2012年種下的,共有100畝。紅樹林有生物堤岸之美譽,不僅可以減輕臺風浪潮災害,還可為多種魚類、無脊椎動物和附生植物提供棲息地和營養源,保護濕地生態。
近年來,福州市積極在羅源灣開展互花米草整治研究試點工作,以滅除互花米草,恢復濕地生態,經過這幾年的探索,已研究總結出一套“變荒草地為紅樹林”的典型經驗做法。
每年4至7月是互花米草的生長旺盛期,只要將專用藥劑“灘涂米草除控劑”藥液均勻噴施在互花米草的莖葉上,3個月后互花米草就會葉枯根爛,被徹底滅除,施藥150天后即可開始漁業生產,等到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就可以種植紅樹林了。
這種“灘涂米草除控劑”可不是普通的除草劑,而是福建興華農林高新技術研究所為對付互花米草專門研發的一種“神藥”,經國家海洋局閩東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省中心檢驗所等單位監測,施藥后海水灘泥無藥劑殘留,種養安全。每公頃投入治理成本15900元,次年后每年漁業收入45000元,經濟效益顯著。
目前,羅源縣通過這種方法已有效滅除500多畝互花米草,將互花米草地變為紅樹林。以10年計,治理灘涂互花米草的產出投入比可達39倍。“希望通過在羅源灣建立治理米草樣板示范基地,為全面徹底整治互花米草,修復濕地生態提供樣板。”市海漁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開展治理試驗,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我也說兩句 |
![]() 飄零雪 路過 幫 頂一下!!! ![]() 飄零雪 路過 幫 頂一下!!!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