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江,漢代稱鹽難水,明代稱婆豬江,清代稱佟佳(家)江,民國紀元(1912年)以后稱渾江。渾江源出白山市北哈爾雅范山,全長447公里?;溉适瞧渲杏?,在縣境內流長161.8公里,占總長的36.2%。渾江由桓仁縣境的東北角北甸子鄉(xiāng)入境,北納富爾江,西南流經四平、二棚甸子到達縣境中心,由縣城外東北角轉向西北角,接納西來的六道河之水,再折而向南,從縣城西南又掉頭向東,以13公里的長度環(huán)繞桓仁縣城北、西、南三面。離開城區(qū)后,又斜向東南,大雅河之水自西南匯入而南流,經雅河鄉(xiāng)境流至向陽鄉(xiāng)回龍山與寬甸縣境接壤處,再沿兩縣邊緣向東南逶迤、曲折,至沙尖子鎮(zhèn)雙水洞村又掉頭向東,一直沿兩縣交界經沙尖子鎮(zhèn)下甸子村納漏河水,至五里甸子鎮(zhèn)境又納外岔溝河水,在夾皮溝村出境。渾江包括其支流,流經之地囊括了桓仁全縣。
桓仁的地形四周高、中部稍低,境內的大江小河全部內流,均流入渾江。
展開一張桓仁地圖,鋪在平面,冷眼看去,渾江及其大小支流密布全縣,像似一只大母雞,俯伏在桓仁大地孵育幼雛。渾江正是桓仁的母體。
渾江孕育了桓仁。牛鼻子古人類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渾江兩岸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漢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渾江岸邊崛起了一個少數民族的地方政權,高句麗國在長達700余年的時間里統治一方。
渾江岸邊的桓仁五女山山城雄踞大江西岸,以其山勢險峻雄偉而成為歷朝歷代邊境軍事要塞。渾江兩岸在明代又成了建州女真發(fā)展、壯大的搖籃。
渾江水量豐富,落差大,電能儲量之豐非一般江河能比。
在桓仁境內,渾江已建成階梯式水力發(fā)電站7座;以縣城為中心,半徑6公里之內就有水電站4座。
渾江水產富饒,且多珍稀魚種。早在清末,就以細鱗魚、重唇魚作為貢品,進貢皇上。渾江淡水魚年產達2945噸。近年,更是加強了池沼公魚、大銀魚、小銀魚的開發(fā)繁育力度,形成了“三條小魚鬧渾江”的喜人局面。
渾江水利資源豐富,引水工程、蓄水工程、提水工程遍地開花。全縣水田開發(fā)達到10.94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因渾江水質好,所產稻米以質優(yōu)而聞名,并培育出國內無雙的純綠色食品AA級稻米。
渾江穿越峽谷,流過平川,所經之地點綴了多處可供人們觀賞的風景。五女山、桓仁湖、萬樂島、月亮島、老虎洞溝等令人嘆為觀止的旅游景點就是它的代表。
渾江,是桓仁的母親河。渾江之水如母親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桓仁人民,養(yǎng)育了英雄的桓仁兒女。建縣至今,無數桓仁兒女為開發(fā)桓仁、捍衛(wèi)桓仁、建設桓仁,為反帝反封建反侵略,為家鄉(xiāng)的解放,為捍衛(wèi)祖國尊嚴,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發(fā)揚國際主義精神和保衛(wèi)家鄉(xiāng)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他們是桓仁的楷模,是桓仁母親河——渾江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