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雖然有“江”字,卻是一座缺水之城,城中貫穿的兩條河更是常年有河無水。近幾年,墊江縣委、縣政府決心改變墊江“無江無水”的局面,花大力氣引地下水在城中蓄成牡丹湖,建造生態濕地公園,打造城市新名片,塑造生態美景,同時接引牡丹湖水讓桂溪河、迎春河清水長流,可謂一舉兩得,讓曾經“依山不傍水”的墊江城正逐漸蛻變成為一座親水宜居城。
城中蓄湖 打造城區生態美景
水是城市靈氣之源,但墊江城區內并無大江大河,歷來缺水,桂溪河更因水源匱乏常年斷流,城市生態水體總量與城市建設以及運行管理嚴重不適應。
如此尷尬境地若不改變,山水宜居城市的目標只能長期成為夢想。因此,墊江縣委、縣政府果斷決策,引水蓄湖,興建以牡丹湖水庫為中心的大型生態濕地公園,可謂宜居墊江建設的神來之筆。
記者近日來到位于墊江縣城桂溪街道的牡丹湖濕地公園,園內主體結構已基本成型,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著周圍的山丘和花草,湖邊人們垂釣,步道上游人漫步。
據了解,整個牡丹湖實地公園占地612畝,其中水面300畝,綠地312畝,牡丹湖水庫水面高程418畝,環湖水線2500米,集雨面積5.2平方公里,年入湖總水量可達990萬立方米,湖最大水深4.5米,蓄水量月60萬立方米,預計今年6月全部完工。
公園以“上善若水,國色丹湖——講述人與山水牡丹的故事”為設計理念,景觀布局按“一環四點”布置,即:環湖景觀帶、九龍廣場、休閑活動區、自然生態區和候鳥濕地區,院內建設休閑活動廣場兩個,約20000平方米,休閑主步道8公里,坐凳位3000個,小車停車位344個,游客容量6800人,牡丹湖濕地公園概算總投資5.5億元。
墊江縣是如何想到要在城區打造如此規模的人工湖?當時,滬蓉高速明月山隧道的施工打穿了墊江城區明月山的地下水系,導致每天約4萬立方米的地下水流失,正好墊江城內缺少充足的水源,因此萌生了“引水成湖”的構想。2012年9月,牡丹湖濕地公園開工投建。工程建設利用桂溪街道明月山下一處溝槽地形筑壩,從地下水滲出的太平鎮紫竹灣引水。
城中蓄湖,墊江并非僅僅著眼于休閑觀光。
據悉,牡丹湖完全蓄水后,牡丹湖不僅可以把墊江縣城的防洪能力由20年提高到50年,而且6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將有效補充墊江縣城工業、城市綠化、清潔和消防用水,大面積的生態水面和數百畝的園林綠化更將彰顯墊江城市發展區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生態美景。
污泥溝變清溪水 親水宜居城
墊江縣城內,桂溪河和迎春河交相環繞,但由于地勢地形等多方面原因,穿城而過的桂溪河與迎春河常年有河無水,河里污泥難以清理,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刺鼻的氣味讓附近的居民叫苦不迭。
“以前這里臭氣熏天,盡是些污泥,路過的人都躲得老遠。”張大爺回憶起曾經的迎春河,仍然心有余悸。
如何切實做好桂溪河與迎春河的整治,墊江縣決心分兩步走。
一是將兩條河流的整治納入重點工作來抓,改造河堤,疏通河道,修建濱水步道,同時啟動對周邊水庫的污染整治工作。
二是借助牡丹湖水庫,源源不斷地向桂溪河和迎春河輸送水流,沖刷污泥,實現桂溪河、迎春河清水長流,生態水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
近日,記者在墊江城區看到,桂溪河、迎春河清水潺潺,兩旁垂柳相伴,與不遠處的牡丹湖濕地公園遙相輝映,曾經“無江無水”的墊江正逐漸蛻變成為一座親水宜居之城。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