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河是渭河一級支流,按照渭河治理“先支流、后干流,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則,浐灞生態區在治理過程中堅持放眼全局,實施全流域治理,并將其作為秦嶺保護與渭河治理的重要支撐,編制《浐灞河流域綜合治理專項規劃》,涉及水資源利用、防洪、水土保持、環境保護、林業建設等內容,同步治理,同步發展,在城市段治理中堅持“污水資源化、濕地功能化、治理效益化”的水環境治理思路,深入開展國家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建設,成效顯著。浐灞的治河模式被定義為渭河治理示范工程,在全省范圍內得到推廣和借鑒。
讓河流休養生息,讓生態流入城市。浐灞生態區從最初的清淤、恢復河道、防洪建堤、植樹種草開始,到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再到進行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服務業,浐灞生態區從河流治理、生態建設入手,成為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城市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的經典范例,榮獲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西北地區首個國際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示范區、西北首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十年間,浐灞生態區新增水域濕地面積近1133公頃,新建河流親水岸線53.6千米,河岸植被修復長度68.3千米。截至目前,生態區水域濕地面積共1180公頃,其中河流水域及河灘濕地面積993公頃,人工湖泊濕地面積187公頃。從塵土飛揚到綠意盎然,從無人涉足到人跡熙攘,十年前的驚鴻一瞥,如今已經茁壯成長為絲路起點的生態綠肺。生態重災區搖身一變,綠樹青草成蔭、飛鳥游魚起舞、負氧離子含量爆表,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補償區。難怪有人在網上發帖:“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帶你去浐灞看最藍的天空,呼吸最新鮮的氧氣。”
浐灞生態區按照“河流治理帶動區域發展,新區開發支撐生態建設”總體發展思路和“做有愛心、負責任的建設者”的工作理念,從生態環境治理入手,從基礎設施建設起步,累計完成雁鳴湖、桃花潭、廣運潭等重點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完成河道整治提升,河流濕地覆蓋率達13.2%;栽種喬木30.5萬株,累計形成林地近1372公頃,林地覆蓋率達15.4%,區域生態用地比率達到2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3.6平米,西安市主城區人均綠化面積因浐灞而增加了2.24平米。新建4座污水處理廠,區域污水日處理能力從零提高到48萬噸,每天處理著西安市五分之一的污水,年中水回用量達1000萬噸,河流水質恢復到地表Ⅲ類水平。空氣環境質量位居西安市城區最佳,鳥類從2005年的63種增加到如今的205種,浐灞已成為西安人居環境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新區。
浐灞生態區堅持將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第一資源,加快“濕地浐灞”“花園浐灞”建設,顯著提升區域城市生態涵養功能和人居環境品質。加強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適合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的棲息地,實現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繼續統籌實施浐灞河全流域治理,全面推進浐河城市段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建設,以建設城市重要生態帶、景觀帶、文化帶和休閑帶為目標,讓生態流入城市,讓河流改變城市。加快構建全方位的再生水和雨水利用體系,豐富節水型城市建設內涵。加快推進城市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地輻熱和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使用,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率,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浐灞生態區在浐灞河治理和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推廣應用。
一、河道治理方面
一是編制浐灞河全流域治理規劃,含水資源開發利用、水保、環保、林業、防洪、攔河造湖等專項規劃,由西安市政府發文,沿線各區縣政府執行,實現上中下游同治。二是對所有入浐河、灞河的污水口進行封堵,分區分片收集至污水廠處理,達標排放,或深度處理成再生水,用于市政道路保潔、公園水體、綠化養護、做冷卻循環水等。三是對河岸堤防實施軟硬結合,正常水位以下為混凝土或砌石形式,水位以上采用鉛絲籠覆土綠植,更生態環保。四是河道水流向隨彎就彎,不再裁彎取直,水流自然、柔和、順暢。五是分段攔截水流,形成干濕片區,局部大水大綠,濕地植物生長旺盛,濕地動物便于生活、繁育。六是高水位橡膠壩水面變低水位土石壩水面,利于魚類洄游。七是入區企業投資河道治理,破解生態區融資難題。八是及時對浐河泥沙進行清淤,將桃花潭岸邊垃圾進行篩選,剔除生活垃圾后堆島造林。
二、濕地公園建設方面
一是人工湖防滲從黃土到膜料再到鈉離子膨潤土防水毯發展歷程,既解決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水量滲漏,也解決了北方季節性凍融防滲失效,同時還便于植物扎根生長而不破壞防滲效果。二是雁鳴湖濕地引用浐河天然水質,通過水生植物的多次過濾后回歸浐河;世博園濕地引用灞河水,經過溢流壩、人工湖、水生植物回歸灞河;國家濕地公園引用灞河水,通過人工濕地凈化后補充公園水系再回歸灞河,改善灞水品質,送一河清水給渭河。三是再生水用于桃花潭、世博園湖水;再生水用于園區道路保潔、灌溉綠化,節約水資源。四是水生植物試驗選擇適宜于地方生長的植物;大田埋條、扦插、埋根等繁殖試驗獲得蘆葦?、菖蒲等栽植技術,建設地方植物育苗基地。五是河心島設立天鵝、鴻雁等水禽動物繁育基地,放飛生態區河道、湖泊,增加生物多樣性,提升濕地動感生態景觀。六是人工湖建設堅持人工干預最小化,生態建設最大化理念,減少濕地人工痕跡。七是濕地科普館與中小學、科研院所合作創建濕地科普宣教基地。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