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在我市小凌河口濕地,成千上萬的鸻鷸類候鳥時而在碧海藍天間飛翔,時而在灘涂上自由自在地覓食、沐浴陽光……秋季遷徙悄然啟幕,鸻鷸類候鳥遷徙已進入了高峰期,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杓嘴鷸、黑嘴鷗、大杓鷸、大濱鷸等紛紛亮相。
珍禽爭抵小凌河口遷徙高峰持續
近日,市野生動物和濕地保護協會副會長余煉在小凌河口濕地巡護中觀察到,潮退時,泥質灘涂上密布著大大小小的鸻鷸類候鳥,它們或悠然自得地低頭覓食,或靜靜地休息。在高潮位的停歇地也站滿了鸻鷸類候鳥。
余煉告訴記者,今年鸻鷸類候鳥遷徙高峰比往年稍早,從7月中旬持續到現在尚未結束。目前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杓鷸、大濱鷸遷徙仍處于遷徙高峰期。近日,他在小凌河濕地觀察到大杓鷸至少有500只,大濱鷸估計有四五千只。少量大濱鷸在7月初來錦,大批隊伍在7月下旬抵達,比往年早了幾天。前些天,他還在小凌河口濕地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極危鳥類杓嘴鷸1只。
鸻鷸類候鳥一般都要停留一個多月才陸續遷徙離錦,往年最晚的一次,他曾在12月中旬還看到大濱鷸。鸻鷸類候鳥大多不在錦州繁殖,少數候鳥如環頸鷸、反嘴鷸、黑翅長腳鷸、紅腳鷸、蠣鷸等夏季在我市繁殖、育雛。今年他還觀察到有鶴鷸在錦州繁殖。繁育當年的幼鳥就可以隨父母遷徙,其中大濱鷸亞成體獨立遷徙。
濕地修復吸引眾多鸻鷸類候鳥覓食
據余煉介紹,根據小凌河口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資料,去年修復濕地有3000多畝,海壩打開,受海水潮汐的影響,土質自然淤積化,底棲生物多樣性更豐富了,吸引了眾多鸻鷸類候鳥來此覓食。今年是修復后的第一年,效果很明顯,退潮后這里已成為鸻鷸類候鳥重要的覓食地。它們主要吃小型貝類、淤泥中如沙蠶、光滑河藍蛤等底棲生物。
這兩天,余煉在巡護中觀察到此區域的鸻鷸類候鳥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多,在泥灘、修復地經常可以看到上萬只環頸鸻,如麻雀大小,密密麻麻的,還看到七八千只蒙古沙鸻。往年只看到一兩只半蹼鷸,而今年它們都是小群,總體數量比往年明年增多。
據其觀察記錄,今年秋季遷徙季已有10多種鸻鷸類候鳥來小凌河口濕地打卡,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杓嘴鷸、黑嘴鷗之外,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瀕危鳥類大杓鷸,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腰杓鷸、闊嘴鷸、翻石鷸、半蹼鷸,以及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反嘴鷸、黑腹濱鷸、尖尾濱鷸、澤鷸、鶴鷸,還有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易危鳥類紅腹濱鷸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瀕危鳥類大濱鷸混群。9月2日,三趾濱鷸、紅頸斑蹼鷸也已抵錦。
在錦分布的鸻鷸類候鳥已達51種
今年秋季遷徙季,來錦“度假”的鸻鷸類候鳥又添新成員。近日,余煉在小凌河口鹽池中拍攝到了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白臉鸻,這是在錦州的首次觀察記錄。據余煉介紹,白臉鸻原是環臉鸻的亞種,去年獨立出來作為一個新物種,它的臉部為白色,不像環臉鸻面部是灰色的。
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所載,在中國鸻鷸類候鳥分布共有84種。余煉在多年巡護觀察中,已陸續拍攝記錄其中51種在錦州有分布,其中不乏小青腳鷸、杓嘴鷸、遺鷗、黑嘴鷗這樣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8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包括大杓鷸、小杓鷸、白腰杓鷸、大濱鷸、闊嘴鷸、翻石鷸、鹮嘴鷸、半蹼鷸,此外,還有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如紅頸濱鷸、紅腳鷸、蠣鷸、反嘴鷸等,加上白臉鸻,共41種。
余煉表示,錦州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節點,秋季遷徙季很多鸻鷸類候鳥都會來錦州,每年都在其種類方面有新增觀察記錄,而從總數量上看大體比較穩定。錦州濱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為鸻鷸類候鳥提供了很好的遷徙經停地,豐富充足的食物使它們可以得到及時的補養。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