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對生物的奉獻是無私的,生物對濕地的索取則充分體現了自我,反哺是生物無意識條件下自然規律的驅使。人類發展與濕地興衰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人口少科技不發達可利用資源多的情況下,人們總是先易后難的利用,且對濕地資源的利用量不影響生態平衡,不影響生物多樣性的正常繁延。隨著人口增加,資源需求量增大,迫使人們發展科技(就是把不成熟的智慧變成索取資源的動力),在工農業生產方面強力開發,以滿足吃住行方面的需求。但不科學的理念和不完善的方法,為人類明天的發展和整個地球生態埋下了致命的隱患。從資料上看濕地現在的狀況已明顯不如從前,保護濕地保護所有為人類及生物生存服務的生態資源是所有政府都已認可的工作,但怎么去做,什么方法最合適,咋樣才能體現人類發展的特點,好象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因為不和經濟連起來的工作,要想使老百姓和決策人士從心里認可那是不可能的事。生態資源管理部門唯一可做的就是利用社會上有錢人獵奇和修身養性健康延年的心理,把人類利用智慧和金錢無法建造的生態景觀作為生存的睹注開展旅游,來迎合社會發展潮流。于是一處開先河,多處都效仿,政府支持,單位個人能得利,是依托資源發展無煙經濟的好模式。但大家都沒有考慮它的副作用,人類活動已使多少自然景觀消失,目前的生態環境狀況不都是人類造成的嗎。一個人的看法可以不以為然,一個事實的存在和歷史材料醒目的記載卻是不可辯駁的道理。
趙偉從老范家一出來,還是邊走邊想,本來他是想和老范商量一下《路》的寫作思路的,可今天他家的人太多沒有機會,只有等下次再說了。
趙偉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尤其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沒個約束,海闊天空的不著邊際的時候多,好在他只是一個人享受他的夢想成果,從來沒和別人說過,包括最親近的人,這是他的一個天地,也可以說是他最隱私的地方。他知道自己看那幾頁書,在社會上瞅見了一些事情,心里發一點幼稚的感慨無所為,要是讓別人知道了,輕則領導會認為你無事生非,重則會影響今后一生的生活。禍從口出這個成語他自認為理解的還是比較到位的。
可現在濕地保護究竟應該怎么做才好,就保護而保護顯而易見效果不是特好。以利用促保護也不是個十全十美的辦法。
趙偉還是在想,因為別說沒人和他同行,就是有,也沒法知道他在想什么,更不可能去阻止他。
現在啥事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摸著石頭過河是眼下遇事無可奈何時最好的托詞了。可若是短期內沒有好的辦法解決濕地保護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恐怕會有更壞的結果出現。現在全國很多濕地管理部門都說濕地水少了,面積萎縮了,濕地生物生存出現了危機,濕地生物多樣性在減少,濕地功能也減退了。這是經濟發展污染排放超標引起的全球氣溫升高所致,還是工農業生產深層超量取水的原因,也沒人研究。哎,咋研究呀,要是影響經濟總量增長,大家都不會樂意的,要是把自己五百元的工資降到三百元,不管有啥理由自己心理也是會不舒服的。這外國也不知道是咋搞的,出去考察回來的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要不就是客觀情況不允許我們去那樣做,或他們也有種咱忌諱無法寫出來,也許外國和我們差不多,讓去參觀學習的人都是看的他們的好的,我們國內的習慣不都是這樣嗎。
想啥呢,按領導的意思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一切不就是了嗎,真是的,杞人憂天,給你個針還真把它當棒槌了。
實際上自己也沒真想咋的,就是想有個好方法,把工作做的更好一些,讓巡護區內的群眾接受濕地保護和利用的理念,使領導更滿意。這樣做不是對自己今后的發展前途很有利嗎。想想管理局領導周圍那些人的本事還不一定勝自已呢,人往高處走,為什么我就不能努努力,顯示一下自己在濕地保護方面的能耐呢。誰生來也不是啥都會的。往大的說我這不也是在考慮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