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千渭之會”曾是秦人東遷過程中所建的一個重要都邑,因處在千河與渭河交匯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周秦時期這里水草浩渺、濕地掩映,《詩經•秦風•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就是對這一帶原始濕地景色的生動描述。
改革開放以來,在流域內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渭河、千河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健康生命日漸消退。2012年寶雞市委、市政府立足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作出了建設千渭之會國家濕地公園的重大決策,以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系統、傳承歷史文化、拓展市民休閑空間為目標,打造高品位、有特色、示范性的國家濕地公園。
自國家林業局2012年底批復試點建設以來,我市秉承“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原則,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強力推進,五年累計投資3.5億元,實施了修筑堤防、整治河灘、治污綠化、濕地修復、環境治理和科普宣教等工程。完成封育濕地1094.5公頃,生態河堤34公里,整灘300公頃,種植濕地植物300公頃,形成水面170萬平方米,制作安裝宣教與保護設施510件(只)。一個堤固、洪暢、岸綠、水清、景美的千渭之會濕地畫廊初步形成,“城市綠腎”的生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城市生態廊道作用將進一步體現,成為寶雞市民康養休閑、觀光體驗的新場所。
昔日破敗不堪的千渭流域,如今發生了巨大變化,呈現“碧水映草木,飛禽久徘徊”的濕地景象,成為鑲嵌在寶雞城市中央的一顆“水生明珠”。盤點今昔印痕,觸摸點數變化,我們收集整理了濕地公園部分前后圖片,以示成效。
作者:馬亞思 葉劍鋒
單位:陜西千渭之會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地址:寶雞市代家灣行政中心6號樓A座406
電話:0917-3262732
郵編:721004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