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至,秋意濃。金秋十月,正值候鳥遷徙季,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老朋友”——大批遷徙候鳥,在科爾沁保護區濕地停歇、棲息、覓食,為繼續南遷補充能量。翩躚起舞的候鳥與科爾沁保護區水天相接、層林盡染的景色相互交織,形成一幅深秋優美動人的畫卷。
秋季候鳥棲息地景觀(攝影 張振華)
秋季候鳥棲息地景觀(攝影 張振華)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在空曠的草地上悠閑漫步(攝影 楊福生)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琵鷺低空盤旋(攝影 楊福生)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凌空翱翔(攝影 楊福生)
成群的小天鵝在湖中心追逐嬉戲(攝影 楊福生)
“拖家帶口”的灰雁在水草叢生的水面游弋覓食(攝影 楊福生)
斑嘴鴨在碧波蕩漾的湖中自在游玩(攝影 楊福生)
成群的白骨頂乘著碧波,享受著秋天溫暖的陽光(攝影 張振華)
科爾沁保護區高度重視濕地修復和候鳥保護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管護機制。管理局下發文件《關于做好濕地保護工作的通知》,防止周邊人類活動破壞濕地生態和干擾鳥類棲息環境;二是多措并舉擴大宣傳。以“世界濕地日”“愛鳥周”等環境保護日為契機,通過發放宣傳單、宣傳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群眾保護意識;三是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管護員建立值班值宿制度,網格化開展日常巡護工作,嚴厲打擊亂捕、亂獵行為;四是科學監測規范管理。加強對遷徙候鳥種類、數量的監測,準確掌握候鳥遷徙變化狀況。
近年來,科爾沁保護區不斷加大保護管理力度,增加遷徙鳥類巡護頻次,特別是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態保護措施,濕地生態恢復加速,濕地面積顯著增加,生態效益明顯好轉。2022年秋季,大批候鳥陸續遷徙到科爾沁保護區。
據保護區科研人員監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丹頂鶴、白鶴、白枕鶴、白頭鶴、大鴇以及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小天鵝、白琵鷺、白額雁、鴻雁等候鳥紛紛遷徙至科爾沁保護區濕地取食棲息。其中灰鶴數量達到1500余只、最大種群數量達到300余只,小天鵝數量達500余只,還有近萬只骨頂雞和紅頭潛鴨、灰雁等數萬只雁鴨類等鳥類,成為近年來科爾沁保護區遷徙數量之最。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