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在春節團拜會上代表國務院對全國人民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大家生活的更幸福,活的更有尊嚴。不用說,這是幾代共產黨人的心愿。幸福是什么,是國泰民安,是社會穩定、家庭和諧,是社會運行機制科學合理,人的心理生理健康,更利于人的生存。“東亞病夫”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樣的史實告訴我們:沒病就是福,就是尊嚴,就是民族的未來。
社會和國家都是由人的心理和行為組成的,對一個區域和國家來說,組成主體身心愉悅舒暢就是福,擁有健康的生存環境、文明科學的生存理念、政通人和的社會環境,不做“東亞病夫”就是民族之福、國家之福。
人的一生都在為幸福而辛勤勞做。啟蒙前的兒童會為身體的各種不舒服而哭鬧,會為擁有一種別人沒有的玩具而充滿優越感和幸福感,上學時會為自己的成績在別人之上而感到驕傲和幸福,戀愛時會為自己能擁有對方所鐘情的條件而幸福,到而立或不惑之年時會為自己處世的成功之作而感到幸福,到老了會為自己擁有孝順的兒女和健康的身體而感到幸福,而這所有的幸福都是以健康的身體為基礎的。
老熟人到一塊都會用詼諧的話說:缺啥別缺錢,有啥別有病啊。病,有很多種,有基因遺傳下來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心理缺陷造成的,生存環境造成的。病,雖然可以奪去我們的一切,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或知而不治或說治不動真格的,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睡獅警醒,痛棄各種可致民族危亡的頑瘤,積極科學養生,現在不也令世人刮目相看了嗎。
病的來源基本上都和不健康的心理有關,都是自己在自己面前敗下來的后果,就說貪污腐敗這個自古以來就一直不能徹底杜絕的社會頑疾,不就是因為心理缺陷造成的惡果么,多么聰明多么能干的社會精英,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多么大的貢獻呀,社會給他們的地位、生活和工作待遇、甚至他們的裙帶關系所享受的待遇都是一般人非常羨慕、終生奮斗都難以實現的,看看他們的資產、存款,幾輩子都用不完,想想這都是為啥呀,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因為貪心這個要命的病,奪去了他們的一切。這種病非常可怕,一旦得上,誨疾忌醫,不可理喻,非旦如此,還極力為病體上涂油添彩,讓別人以為自己很健康,若有好諫者直言不諱,必為其生存增加危機,只能是逐入膏肓直至追悔莫及。君子愛財取之無道也是一種病,象“注水肉”、“蘇丹紅”、“吊白塊”等等為取得高利潤而不顧他人身體健康的經營行為。有的食品經營加工者商品是一個配方,自己用是一個配方。政府主管的企業也有這種現象,屢禁不止的“奶粉事件”不就能說明一切嗎。還有一種病更可怕,是大家共有的,已經檢查出來了,對健康存在非常有害,也都意為非常有必要治,就是因為近期還不可能致大家與死地,為了即得利益不愿放棄以往的劣性,以種種原因和理由甚至違心地說瞎話為其開脫,促使病體日益惡性發展和漫延,且不管是領頭人或是尾隨者都在樂呵呵地走向墳墓。如生態資源短缺、污染排放加劇造成的環境惡化、氣候變化、淡水短缺形成的危機生命健康問題。雖然減排已納入規劃,但人類增加及其以往的不科學活動所造成的生態資大量減少仍然難使生態實現良性循環,且現在很多地方對自然生物多樣性棲息地的侵占現象仍然是有增無減。如此這般現象,這樣的心理及其所形成的社會法則,必然影響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退休的人在一起閑聊,都說健康是第一的,兒女再孝順,也不如身體好。這話一點也不假,兒女們孝順代替不了自己的病痛,尚若身體有病,自己病痛難受不說,還會增加兒女的負擔、增加社會負擔,多少財富、多少愛心在病魔面前都會顯得力不從心,再說了,“百日堂前無孝子”也是古人經驗的總結啊。這些小道理用于大社會應該也有一定的啟示和道理,社會發展的再文明,擁有的財富再多,如若環境不適宜人生存了,所有的一切都將是無用的。人是依附于良性自然生態存在的,把智慧用于維護良性生態循環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缺啥別缺錢是實話,也是老話,因為人們在生活經驗總結時,環境還沒有對我們的生存造成壓力,有錢在現在這樣的社會絕大多數事我們都能辦成,不象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你就是有錢,沒有計劃也拿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有啥別有病,是說病能奪去我們的一切,不過能治好的病花點錢還是可以擁有幸福生活的,除非是不治之癥,那真的是有錢也沒有辦法了。但有一種情況,那是你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得到幸福的,就是環境,如果環境不適宜我們生活了,那絕對是一刀切,生命都沒有了,還奢談什么尊嚴和幸福。
實話實說,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號召大家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就是在引導社會正氣,改變生存習慣,樹立文明生存的理念。提倡可持續發展,制定減排目標規劃,建立自然保護區,為生物多樣性提供良好的棲息地,懲處各種違法犯罪,就是在以人為本除病去疾,促進社會健康文明的發展。
人總是要死的,文明生存因老而終,會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和社會負擔。社會是發展的,健康的生存理念,會讓我們丟棄不文明的生存理念,使我們及后來人擁有幸福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