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是亞洲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經中國青海、西藏、云南3省區和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5國,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國海,全長4880公里。湄公河在中國境內段稱為瀾滄江。該條東南亞最大的河流匯集了冰冷的激流,穿越陡峻的峽谷后,平緩地流過洪泛平原和三角洲,由此繁衍了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瀾滄江全長2161米,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而獨特的生態系統,從高山草甸、溫帶、亞熱帶到熱帶的森林生態系統。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瀾滄江流域不僅成為很多動植物類群的分布和多樣性中心,還是重要的物種擴散、交流和遷徙通道。流域內分布有大量特有動植物種。這里是中國高等植物1/3以上的高等植物和野生動物的家園,被譽為“哺乳動物祖先分化的發源地”、“世界雉鵲類的樂園”、“南北動物的走廊”和“第四紀冰川活動時期原生動物的避難所”。該區域的涵蓋多個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如江河源地區,橫斷山區和西雙版納地區,滇西高山峽谷地區和云南西雙版納地區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
該地區生物多樣性獨特、豐富的同時,生態系統十分脆弱,脆弱性主要表現在流域的野生生物雖然種類繁多,但數量少,分布區域狹窄,一旦遭遇自然災害或人為破壞,很容易陷入瀕危境地甚至于滅絕,而且一旦滅絕便永遠不可能恢復。大規模商業性森林砍伐、基礎建設、經濟作物的種植、刀耕火種、薪材過度采集以及砍伐建筑用材等,已經引起瀾滄江流域森林結構的顯著變化和退化,使流域里的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
中國保護瀾滄江流域進行了大量工作,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地方行動、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蓬勃展開,如在上游青海省開展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和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40個國際合作項目之一的“瀾滄江(湄公河上游)流域生態系統和水資源流域綜合管理”、湄公河流域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項目、湄公河次區域環境保護合作以及流域內一系列其他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的建設,等等。這些保護行動,正在對拯救和保護瀾滄江流域的生物多樣性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瀾滄江流域自然保護地體系網絡基本形成,有效地保護了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生態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各類自然保護地的面積占該區域面積的近30%,瀾滄江流域內建立了39處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占國土面積的近20%,達34600平方公里,其中11個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瀾滄江流域內眾多的自然保護地,從北到南保護了瀾滄江流域的寒溫性針葉林、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季風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熱帶雨林、高原湖泊等生態系統,以及雪豹、藏羚羊、滇金絲猴、黑冠長臂猿、白眉長臂猿、白頰長臂猿、亞洲象、豚鹿、綠孔雀、望天樹等眾多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三江源國家公園地處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區向高寒荒漠區的過渡區,主要植被類型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山流石坡植被。受橫斷山和喜馬拉雅植物區系影響,及華東植物區系成分的侵入,形成了高原多樣性生物環境和獨特的高山生態系統。累計投入超過100億元,有效地保護了瀾滄江上游地區。1988年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位于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境內,主要保護著國家級珍稀動物滇金絲猴、橫斷山高山峽谷和典型山地森林垂直帶自然景觀;1986年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包括西雙版納州全境,主要保護熱帶季雨林、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植物和亞洲象、印度野牛等珍稀動物;1988年批準的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亞熱帶山地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的原始生態系統、黑長臂猿、綠孔雀等國家保護動物和鳥類;而在1999年建立的臨滄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季雨林、常綠闊葉林等植被型的20個群系,聚集著大量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如云南紅豆杉、長蕊木蘭、黑長臂猿、豚鹿、綠孔雀、短尾猴、巨蜥等。
綠孔雀雄鳥,圖片來源于網絡
天行長臂猿 龔強幫攝
雙角犀鳥一家子 鄭山河攝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