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濕地的路真的沒有塵土,即使浮塵降落很快也會變成濕的。就算遇上長期干旱,別處的路上趟土很多的時候,這條路上也沒有。因為趟土是人車過的多了帶起來的,這條路經濟效益太低,所以幾乎沒人走。
沒人走,不能說明這條路不重要。世間的路,人生的路,前途啥狀況,又有多少人能看的清認的明,不都是根據看到的情況分析討論著走走看看,不行了退退再走走這樣摸著石頭過河嗎。
現在那車水馬龍塵土飛揚的路上,又有幾個人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效果,又有幾個人不是承受著生理極限在漫無邊際的奔波掙扎,所為是何。累喲,人生究竟為什么。
可就是你真的當頭棒喝,在瘋子與傻子達成一致時非旦無濟與事,還會引來近乎文明的橫禍。
沒有不拐彎沒坎坷的路,可就是有這沒有塵土的路。就算以后人們明白了啥是生活中最珍貴的追求,走這條路的人多了,只要濕地在,空氣中的濕度還在,塵土就不會產生,也不會飛起來。
趙偉這種近乎魯迅《狂人日記》筆下的思維,只是在自己的日記中表白,也是學了點濕地知識后的杞人憂天。
書呆子,書生氣,真正的半瓶子咣蕩,這世上的人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嗎,這世上的路能處在真空中嗎,濕地專業內的博士后還少嗎,你這點幼稚園的知識,能說出道道嗎,即使沾點邊也是別人爵過的饃。哎,真正有能耐的人恐怕是有點高處不勝寒所以才這樣吧。
有這種想法是在和老范老田交流思想中產生的,老百姓嗎,只要你說的合他們的心意,對他們在合法范圍內經營得的好處多,他們當然會和你的共同語言多,也會恭維你。趙偉估計因他們的話才渾渾然的。
人是首先要保證今天吃住行方面的需求,然后才能說其它的。今天的吃住行也是要和其它地方其它人比較的,只要有可能和別人一樣的去享受,就會不計較一切的去做,同在一個地球上別人能我為什么不能。保護環境也不能以我受苦別人享受為代價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說的太好了,我們當然應該融會貫通腳踏實地,牢牢抓住這個本,為我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去發展了。
趙偉的想法越接近現實,心里就越亮堂。這世界就這樣,想不通就慢慢想,沒準路走的慢了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