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落寞并不完全在我,周圍的環(huán)境、人和事支持不支持我,似乎占的成份更多。任何事,不管你的意愿再好或正確,支陪完成這種意愿者的素質、意識,將決定完成這種意愿的歷程和成果。
我落寞的那一天就是這樣形成的。
本來前一個星期天我和朋友就已經(jīng)約好了的,這個星期天我們要繼續(xù)完成還沒有盡興的看河,要說,河有啥好看的,不就是很多水集中在一起順著固定的道流嗎,可我們?yōu)楹由霞昂舆叺纳锱c周邊環(huán)境的組合所傾情,所以決定,閑遐時再來看。
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我吃了早飯準備起程時,朋友來電話說,不能與我一起閑情逸致啦,他有不能推脫的活動,也不便細說。這是規(guī)距,象我們這種關系,不便細說,說實話,我心里一切都知道了。
我拿起桌上的書,想往地上摔,遲疑了一下,又放回了原處,把茶杯舉了起來,想想這也是自己的血汗凝聚,還是別太沖動,于是,我在我那僅有的五平方活動范圍內,不停地走了六個不規(guī)則形走動,心中的無助和失落,讓我覺得太陽和風是那么的叫人厭惡。
一個人要想平安幸福的過活,首先要保證如何獲得最佳選擇,如果你只樂意于常見的風月,或是讓友情和義氣代替了決定你前途和幸福的左右者,只要讓其感受到微小那么一點點,你這一生的路就會有很多不可預見的坎坷,也許你悟開了,也許就是一顰一笑一句話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就會一路東風,就算你從沒有那么奢望過,那些讓你振奮的人生機遇就會不期而遇,甚而至于認為是上天是真神是基督對于你長期誠信的恩龐。我的朋友沒有錯,不管眼下的世事怎么說。
越是在這種時候,意識的幻影就象是久思難見的情人面容似的趕都趕不走,我,徹底被一種情感俘虜了。
那是一個河灣,蘆葦、蒲草和夾雜其中的叢林,一眼望不到邊,鵝卵石在蘆葦叢中稀疏的擺列可以叫做一條路,需跳躍才能前行,往前看,只能看到前面四五米就會拐彎,修路的人是根據(jù)水的深淺擺石頭的,所以人多時,只能把前面人的聲音當眼睛。那天有風,風不大,蘆葦相互擁著,需兩手交替撥動才能前行,有幾次幾乎把沒有設防的我們擁到水里,枝葉吱喇吱喇的響著,要是掉隊了,即便是在白天,心里也會感到無助和害怕。
在那里,不管平視、仰視或俯視都會有令你驚奇的畫面出現(xiàn),別看風把蘆葦舞動的那么勵害,可是當你細看,竟會有鳥兒在那有限的空間內游刃有余,從它們嘴里唱出的韻律,也許知名的作曲家也會遜色。水里的魚兒一會兒藏到草叢里,一會兒在卵石邊,一點都不在乎我們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我甚至在想,它們是不是把我們當成了沒有見過的稀罕物在看熱鬧,或許也象我們一樣在探索和研究生命之間的利用和爭斗,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時才各自相好無憂。天空一聲少有的長嘯,白云間似乎是金雕在翱翔,抬頭凝望,蘆葦?shù)娜~子儼然就是無數(shù)枝畫筆,它的舞動使藍天和太陽顯得是那么慈祥。無數(shù)條野大豆的蔓摟著蘆葦?shù)臈U一直向上,在陽光照到的空間內,它松開了蘆葦?shù)哪凵遥淇斓脑趽u晃著笑,低頭看看掛在蘆葦半桿上的蒴果,榮幸和感恩的心情使它擬制不住自己,不停地用親吻示意自然生態(tài)所給予它的一切。不知是生命用靈感在贊美自然演繹的史詩,還是自然為自己的擁有在感恩所有,總之,讓我感受至深的是,那期間就是生命的健康理療院。一切似乎都在笑,都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我們也有,身心愉悅中的愜意。
不遠處,一叢剌槐的枝葉間,有歌聲傳來,把望遠鏡調好焦距看過去,原來那里是一個異類的演藝平臺,立體的,很專業(yè),又似乎不凝重,因為看去有很多嬉戲的成份,不象人們演戲時那樣通身外表都要畫裝掩飾,生怕眼好的看的真切,它們全不顧這些,很隨意,不畫裝不掩飾,一切全都是生命的本能,謀生的本能演練,聽唱聲看動作,似乎有性間愛的追求與渴望,有童趣間的天真與稚純,有親鳥間的親昵和撒嬌,有父母對子女那種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呵護,也有同齡間的技巧比拼。它們華麗的羽毛和矯健的身姿,與枝葉,與陽光,與風,與藍天,與流水,與空間和地上的綠色是那么的和諧,讓人看了是那么的羨慕。
是什么造就了這一切,支撐著這一切?是我看到的,蘆葦、蒲草、叢林、風、藍天、流水,是那想象中的村莊、城市及那里所充斥到空間里的一切?是看不到的所有知道的不知道的生命和每日陪伴我們的物理天象?我認為,是的。我們看到的一切本來就是這樣的,碳是我們生命的障礙嗎?沒有碳,我們周圍的一切怎么可以成立,沒有碳,是誰都可以想想,這地球上是否還有你和我?我們看到的美,我們所追求的美,沒有碳,能有嗎?如果沒有碳,這世界是不會有的。你不能不讓我這么想,碳也是生命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獲得能量的重要支撐。我想去分子里檢索,看看那一種組成生命的分子里沒有碳。那立于天地間的綠色,那飛翔于空中的,走在地上的,活動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的生命,是不是都和碳有關?碳是珍貴的,只是要把它放在合適的地方。
“這里有只死鴨子”,我正在想,前面?zhèn)鱽硗榈慕新暋!皠e動”,我趕緊跳過幾塊石頭,到跟前一看,一只綠頭鴨躺在蒲草叢里。我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沒有發(fā)現(xiàn)其它死鳥,松了一口氣。“發(fā)現(xiàn)死鳥,一定不要靠近和動它,要看看有沒有其它死鳥,若有,一定要遠離,并報告管理部門,待確定沒有疫源疫病時,再自行處理。”我對大家說。“現(xiàn)在可以看看”。一個同伴找來一根枯枝,把死鴨子翻過來,肉幾乎已經(jīng)沒有,很多蛆爬在上面蠕動。大家看到后很快就離開了。這種場面對我們人來說真的不很雅觀,但我以為這是自然資源的最科學的轉換方式,碳以這種方式轉換對我們人來說是最有利了。
好不容易在這無人區(qū)找到了一塊十幾平方米可以讓我們自由活動的地方,我們計劃在這里野炊。
野炊,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應該是一種回歸自然的消遣方式,可在人類從樹上或山洞里第一次來到地上生活的時候,那可是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特別是用火,是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當時,人們絕對不會考慮到火的應用,會導致碳的大量釋放,只考慮火可以給人帶來安全,可以給人取暖,從火中可以得到從未享受過的美味。誰會知道火的利用竟會給人的生存帶來如此大的麻煩。但即便當時知道,也不會因噎廢食,當利大于蔽時,誰都會求大同存小異的,現(xiàn)在我們不也是沿著這種理念處理我們身邊的事務嗎,對生態(tài)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不也是這樣做的么,讓社會快些發(fā)展吧,也許科學發(fā)展觀會在利益面前做出選擇。
那個地方不能說一瓢水半瓢魚,可是水里的魚非常好捉,我們找來幾根樹枝,把一頭削成棱標狀,三個人同時干活,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捉到一斤左右的魚十幾條,洗涮去鱗去鰭剪尾,支燒烤家什,點火,放魚,放佐料,不一會兒,鮮美的味兒就彌漫開來,讓我們充滿了食欲。美味用時是很快的,三下五除二就結束了,然后,打掃活動場地,把不易溶解的垃圾打包帶走,把容易分解的東西挖個坑埋了,很快,這里就和我們來時一樣了。
我不敢說我們這次行動在促成生態(tài)良性循環(huán),就小范圍而言,我們捉走了一些魚,水里的相對活動空間會大一些,其它魚的食物也會多一些,體魄會健康一些。有同伴說,如果我們回去排泄,還是參與了兩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的循環(huán)了呢。什么叫良性生態(tài)循環(huán),本人認為應該是生物多樣性種群維持在一定的狀態(tài),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大量的碳和人類活動污物排放,是應該增加那幾種生物的種群呢,是多少種生物呢,綠色植物是不是先行軍呢,應該在集中排放區(qū)增加多大面積多少種綠色種類才能使之平衡呢。都想在好的環(huán)境中生活,可是我們?yōu)楹玫沫h(huán)境做了些什么,是在促成向好,還是任其發(fā)展,甚至明知是在破壞,還在為自己尋找理由呢。以人為本,創(chuàng)造城鄉(xiāng)都擁有的小康生活,這樣下去,都往風景名勝區(qū)跑,都想擁有自己的舒服,能“小康”嗎。
夕陽真美,溫柔的光在風中灑到了萬頃綠色上,一波一波的,后浪推前浪,我不想走,碧波涌著我的腳面,鳥兒依枝倒映在我的腳旁,眼睛一眨一眨的,不知是在對我調逗還是嘲笑。我低著頭傍徨,家,真的應該建在宜居的地方。
說一步三回頭你不會相信,但是幾步一回頭可是實實在在的,那個地方太好了。我當時就真的有點異想天開,按濕地專業(yè)人的說法,這里不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污物集散地嗎,與城市污物處理場不同的是,這里所有的污物變成了綠色,變成了生命的綺旎,變成了空氣的清新,變成了河水的清澈見底,變成了人們夢中追求和向往的天堂圣地,變成了人們向往的休閑理療之處。只要有太陽,有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可以說不需要人們的付出,也不用人們花費心機,只要不去刻意的干擾它們,它們就會向藍天、向大地、向所有可以接納愛的地方,送去凈水、氧氣和生命存在的所有需求。它們能把人們認為的污物擺放到合理的位置,讓那些污物的重新組合只顯示對生命有益的一面。從地球生態(tài)發(fā)展趨勢看,它們的所作所為是最科學的,最利于生命處于向好趨勢的。那么,我們所追捧的,花費心血所經(jīng)營的目前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的方式和方法,是不是最科學的呢。城市污水處理達標了,污物去哪啦,象這個污物處理場那樣,把污物變成了氧氣,變成了綠色,變成了生命成長的依賴。如不是這樣,其不是換了一種方式,仍然是生命存在的威脅。
明月當空,繁星點點,呆貫了霓虹燈下,似乎感覺自然給予的夜晚讓人更加舒坦。
幾聲哀樂從窗外無所顧及的傳來,讓我回到了眼前,依然是一床、一桌、一臺電腦和那每日都要幾次撥弄的鍋碗瓢勺,落漠,真的讓我不知如何才好,生存方式的選擇是不是也決定于自己的性格,但愿知識的努力掘取能使我在這種社會的約束中,每時都有快樂可享。沒辦法,我只有隨波逐流那樣面對我的周圍去思想。泊來的小菜淡酒是否真的能讓我的激情蕩漾,租來的小屋能否寄托我對未來的向往,現(xiàn)在都不用筆了,十指在二十六個字母間的跳動就能讓所有人知道你的心在怎么跳,希望我的渴望能隨風飄到能夠賞識的地方。
推開窗戶,樓下的靈車已經(jīng)遠去了,只有園的帶空的白紙帶著活人的愿望在空曠的路上飄啊飄的,也不知要到什么地方。為什么人死了要被燒掉,有的燒不好,還要用鐵鉤在肉和骨頭之間劃拉幾下,以使其快點燒完,人必竟是有感覺的,這樣文明嗎,燒了,不是有碳排到大自然中去嗎?公墓不管是在山坡上,還是在平地上,不是一樣也要利用地表嗎?不是一樣減少綠色對污染的轉化嗎?如果人死了埋到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不壘墳頭,不是一點地都不占嗎,不是沒有氣味,還有利于生態(tài)循環(huán)嗎,最其碼可以改良土壤,燒,不管是用油還是用電,不是在浪費能源嗎,且有可能還是雙重浪費。想想有些地方為了減排目標的實現(xiàn),竟有不讓百姓種田不讓百姓取暖的,為啥不能把燒人停下來呢,為啥不能讓城市里的霓虹燈停幾天呢。燒,雖然是國家提倡的文明風俗,細一想,真的有百害而無一利,還非常不得民心。“入土為安”,這句古人留下來的話含義多么深刻呀,那時,先人們肯定不會想到還有生態(tài)建設這一說,可他們卻為我們做到了,要是他們那時也象我們今天這樣追求文明,說不了,大氣中的碳早都超標了。天葬,把人剁碎成塊喂鳥,雖然殘酷,但有科學道理,沒有浪費自然資源,有利于生態(tài)平衡和循環(huán)。水葬,我認為文明,看不見,生命的載體肯定沒有浪費,參與了生態(tài)循環(huán),但對于陸地來說,沒有條件。死人都去了,活人可以隨便擺弄,關鍵是別一意孤行,把活著的自己都擺弄成病恙子就麻煩了。
為什么要有這樣的樂,為什么要過這樣的車,讓我身處這大好光境,心靈里竟會有這樣的邪說,可怕,可憐,落漠竟讓我失去了應有的自覺。我想朋友,更想生活,所以想關上窗戶,可當我站在窗前時,遠處有鳥語傳來,聽的出,那里面有很多快活。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