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全國“兩會”廣東團代表們關注的中科合資南沙煉化一體化項目(以下簡稱“南沙石化項目”)的有關問題,記者從環境保護方面采訪了我國兩位權威專家,一位是十分熟悉廣州本地情況的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適宇,一位是長期研究廣州環境保護,并且負責南沙地區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巍。巧合的是,兩位專家一南一北,正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闡述了各自觀點。
在南沙建大型石化基地布局合理
李適宇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后認為,從宏觀空間上選擇南沙建設現代先進的大型石化基地,布局是合理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他說,從產品的需求上來看,選擇靠近產業集中、人口集中的城市群,可以有較好的產業效益。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是我國燃料油品的大用戶,但是本地并不出產原油,原油全部需要從我國的北方運來,或者從國外進口。把生產中心放在需求集中的地方,縮短各種生產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距離,降低了生產成本,不光對企業經濟效益有利,而且還因為縮短了整體運輸距離,可以在運輸環節實現節能降耗,這從另一種意義上也是污染減排。南沙是珠江三角洲的幾何中心,選擇在這里建設現代先進的大型石化基地,布局合理也十分必要。
李適宇還認為,項目可不可行要看土地、交通運輸、產業技術基礎等條件是否具備,是否有環境容量,是否會破壞生態,居民健康會不會受影響等因素。綜合來看,南沙石化項目是可行的。
李適宇還以自己的親身感受來說明,沒有必要對石化項目產生害怕心理。這位在日本、新加坡等地學習和工作過的專家說,他本人居住過的日本大阪就在大阪灣沿岸有一大片石油化工及鋼鐵企業,新加坡在上世紀70年代西海岸對開3~5公里的離島上面填海建設了巨大的煉油和石化基地,由于他們都采用了國際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環保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污染物排放。在現代石化企業,單位煉油量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或者叫排放系數,已降低到上世紀70年代的幾分之一乃至更低,從技術上完全可做到有效控制污染。
李巍則從微觀的層面和項目具體的污染排放情況接受了記者采訪。作為長期研究廣州環境保護的專家以及南沙地區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組的主要成員, 李巍說,南沙石化項目由于是嚴格按照廣州市提出的“環境優先、生態優先”的理念和原則來設計的,將采用國際和國內比較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污染控制技術,排放系數應該在3-3.5之間,屬于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水平。
廢水排量可實現零排放
李巍還告訴記者,南沙擬建的這個石油化工企業,由于是按最先進的標準來建設的,它的廢水排量完全可以實現零排放或者接近零排放。
李巍告訴記者,要達到南沙石化項目這么低的排放系數和環保水平,主要是通過對污染實行全程控制。第一個方面是前端控制,或者叫源頭控制,這就要求要采用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和流程,多采用循環流程,前一個工藝流程產生的廢物成為下一個工藝流程的原料,這樣可以從源頭上就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大型的一體化企業,就有這個優勢。第二個方面是過程控制,屬于管理方面的范疇。在生產過程當中,加強對整個工藝運行過程、技術設備運轉的控制,防止跑冒滴漏,減少排放。最后一個方面是末端治理,就是按照國家的標準和規范要求,使治理設施配套到位,并且使治理設施高效運行,及時將排放的污染物處理到規定的標準以下再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