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土壤放射性超標,一是軟土地基,專家建議規劃前先做評估 本報訊 記者趙燕華,通訊員劉如春、胡紅拴報道:“放射性超標和軟土地基是南沙兩大地質隱患,忽視不得!”近日,廣東省地質學會理事長、省地質勘查局原局長何熙平談及廣州南沙石化項目,建議在出臺環評報告時,對南沙特殊的地質隱患要涉及,盡量規避地質災害因素。
南沙石化項目號稱“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由中石化集團與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合作,總投資約50億美元,建設規模為煉油能力15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100萬噸/年。
根據有關法律,廣州市必須出臺廣州石化產業規劃環評報告和南沙地區規劃環評報告,再經由廣東省環保局初審,并給出初審意見后,最后遞交國家環境保護部。
何熙平表示,南沙區有兩大地質隱患比較突出,必須高度重視,進行建設規劃時應先做評估。
其一是部分區域土壤放射性超標異常。據國土資源部“放射性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對南沙區主要花崗巖分布區開展的土壤中氡濃度調查報告指出,南沙區主要花崗巖分布區發現了多處土壤氡異常區,區內土壤中,氡濃度異常點最高值是調查區土壤中氡濃度平均值的30倍。據介紹,南沙區是花崗巖分布較廣的區域,由于花崗巖的鈾、釷放射性核素含量較高,為土壤中氡濃度賦存提供了有利條件,而近年來南沙大開發,許多土壤被挖出來用于填海,調查區內多處出現放射性物質含量相對較高的填土(主要是花崗巖及其殘積土)土壤氡異常區。具有較高放射性含量的花崗巖填土,由于空隙度、密度、濕度等影響因素的變化,容易形成較高的氡異常。
其二是南沙軟土地基的地質特點比較突出。不少地段位于厚度較大的軟土地區,一些地方的軟土層甚至深達30米以上。這一問題如置之不理,將導致建筑物變形、路面波狀起伏、橋面相對突起等問題。輕則增加城市建設成本,重則導致整個工程報廢。
何熙平建議,在規劃南沙前應做好地質勘查工作,摸清“底細”,才能在規劃建設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措施趨吉避害。比如,在放射性超標的區域,應規劃為綠地、道路;在軟土地基的區域,避開荷載大的建筑物等等,按不同地質情況選出經濟合理的最佳處理方案。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