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世界自然基金會,人民網等三方聯合,開展“濕地使者行動”。
為加強全社會對于濕地地區的保護意識,2001年,中國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非政府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聞媒體——人民網等三方聯合,開展“濕地使者行動”。
“濕地使者行動”號召大學生環保社團踴躍參與,通過互聯網申請,提交活動方案計劃、參加網上答辯,入選成為“濕地使者”,利用暑期假期,深入濕地進行實地調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傳播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理念。
目前,正在開始實施2003年的“濕地使者行動”。2003年“濕地使者行動”的主題是“追尋通江湖泊”。活動地點分布在長江中下游湖北宜昌至江蘇南京之間,具有現存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歷史上曾經通江的湖泊的的12個區域。
參加2003年“濕地使者行動”的辦法與活動程序,分為6個步驟:
第一步:制訂提交工作方案:參加“濕地使者行動”的人員必須以大學生環保社團或綜合性社團的名義,成立一支6-10人的“濕地使者隊伍”,在指定的12個區域中,選擇一個區域制訂工作方案,于5月25日前,通過Email,主動提交“濕地使者行動”的主辦單位,參加入選競標。
工作方案內容包括:社團背景、成員簡況、擬調查地點、工作方式、調查問卷表、日程安排、宣傳計劃、活動經費預算等。字數2000字以內
主辦單位評委會將在收到的所有的“濕地使者隊伍活動方案”中,初選20個方案參加下一步的競標答辯。符合行動主題、具有獨特創意的方案會被優先入選。
第二步:參加入選競標答辯: 6月上旬,初步入選的20個“濕地使者隊伍”要在WWF的中國項目網站上,在規定的時間派代表參加競標答辯,回答專家提問。
主辦單位將根據網上競標答辯的情況,最終確定12支“濕地使者隊伍”參加2003年的“濕地使者行動”,并為每支“濕地使者隊伍”提供6000元人民幣的活動資金。
第三步:參加“濕地使者隊伍”培訓:7月上旬,參加2003年“濕地使者行動”的“濕地使者隊伍”,各派2-3名代表到武漢參加3-4天的活動培訓,參觀WWF的濕地項目。培訓所需費用由主辦單位負責。
第四步:實地開展“濕地使者行動”:“濕地使者隊伍”在參加培訓之后,就可以立即按照批準的方案,在指定的區域中開展“濕地使者行動”。
“濕地使者行動”以在實地調查與宣傳教育為主。實地調查與宣傳教育工作的時間不得少于20天,要求在8月20日前完成結束實地的工作。
在實地調查之前,主辦單位將與參加活動者一起制定統一的調查問卷。宣教教育活動還包括在學校的宣傳活動,鼓勵宣教活動的多樣化。活動中主辦單位提供相關的宣傳教育資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
第五步:實地進行活動評估:在“濕地使者隊伍”的實地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將組織專家到現場對“濕地使者隊伍”的活動進行實地評估。
第六步:總結評獎:9月1日前,各“濕地使者隊伍”根據統一的總結報告格式上交總結報告。主辦單位根據“濕地使者隊伍”的工作方案、方案實施的評估情況以及總結報告進行評獎。
2003年“濕地使者行動”設一等獎一名,獎金8,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5,0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