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唱響《綠色家園》歌手隨筆
媒體:陜西省環保網 作者:沈小燕
專業號:陜西濕地
2009/12/8 8:38:49
一個偶然的機會,唱卡拉OK,姐的朋友推薦我去試唱電影《綠水》的主題歌,他說:“我親耳聽過無數專業歌手唱歌,沒有打動我,你打動了我。” 我笑,記得幾年前的一個冬天,唱《如果云知道》,朋友的朋友,一個50歲開外的男人,某局局長,潸然淚下。我從來都認為,唱歌和寫文章一樣,大多數作家是用筆寫作,用大腦寫作,少部分人用心寫作,只有極少極少的一部分,是用生命寫作,用靈魂寫作。
如果說,我的聲音打動了誰,因為它穿透了“社會”的鋼盔鐵甲,穿透了人和人之間看似最近卻最遠的距離,悄然觸碰一個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沒有想到的是,回到中國,竟然有機會靠近年少時的另一個夢,我在心里笑了,或許,一切皆有安排?
很快,見到了電影的主創人員,總制片馮永強年輕俊逸,亮子導演勤勉冷峻,陳衛東編劇神似葛優,坦率風趣-------第一次見到“活”的拍電影的人,我好奇不已。當聽說影片將準備明年春天將參加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時候,我在心里吐了吐舌頭,做夢也沒有想過自己會有可能和這樣的國際化的影界盛事有任何關系......僅僅是這個“可能”已經讓我興奮不已。
出于做口譯的“職業習慣”,也為了了解電影的內容和主題,我在網上搜索到了幾乎所有相關的信息,劇情梗概,拍攝花絮,新聞報道等等。原來《綠水》是我國第一部環保主題的電影,講述了環保工作者沖破重重阻撓,調查污染河水、危及百姓生命的六價鉻污染源頭的故事。
六價鉻?Chromium 6?這不就是朱莉婭?羅伯茨演的電影《永不妥協》里的那個六價鉻嗎?
《永不妥協》的英文名字叫做"Erin Brockovich".,是根據這位叫做Erin Brockovich的女子的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電影。一個偶然的機會,窮困潦倒,在律師事務所打工的單親媽媽Erin發現了美國最大的水電煤氣公司PG&E非法排放的含有六價鉻的有毒污水很有可能是是造成當地居民一種致命疾病的根源,更可怕的是,居民們毫無覺察,甚至對她的調查抱有敵意。埃琳憑借常人難以想象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得到了600多個人的簽名支持,贏得審判,為當地居民爭取到賠償金額達3.33億美元,創造了美國歷史上同類民事案件賠償的最高紀錄。影片情節曲折,演員演技純熟,又充滿了好萊塢式的幽默。主人公那種“永不妥協”的精神讓人深深震撼。
事隔多年,在中國第一部環保題材的電影里竟然又遭遇“六價鉻”,而且,還有機會唱主題歌,我一定要好好唱...... 可是談何容易?第一次見面,亮子導演就放給我聽另一位參選歌手的小樣,音樂學院聲樂專業的學生。后來才得知,只有我和西安姚佳琪、成都謝卓琳三人是非專業的“歌手”...... 用我們這業余的三板斧和人家學了十幾年的專業來比,豈不是用雞蛋碰石頭?還沒唱,我心里就涼了半截。 不過,既然已經硬著頭皮上了這趟車,還是看看沿途的風景吧。
進了錄音棚,看到圓圓的黑色專業話筒,激動不已,雖然以前做過電臺DJ,錄過教材,主持過晚會,但是在錄音棚里錄歌,還是人生第一次。
待開了腔,錄音師小于的表情和婉轉的評價讓我打了退堂鼓,我有些委屈,在心里想,“如果你知道我連簡譜也不識的話,是不是會原諒我拿不準節奏?”
想歸想,說還是不能說的,簡譜都不識,還想唱電影的主題歌?還是別讓人笑掉大牙了吧。。。
第一個小樣出來,沒抱希望。沒想到很快亮子導演讓助理給我發來完整的伴奏和歌詞,并通知我再錄一遍小樣……
再次進棚之前,還是托人找了音樂學院的老師指導,人家忙,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支起耳朵,畢恭畢敬,生怕漏掉了任何一個字。
老師很直率,說,“我硬是聽完了,還好,旋律很好聽。只有一句唱得還不錯,其他的部分聲音太實了,而且聲音和歌詞是兩張皮。你回家去,大聲朗誦歌詞,用話劇式的夸張去朗誦,然后關掉燈,在房間里大聲唱,唱的時候就想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你要用你的聲音講故事,一個很美的故事。”最后老師說,“現在說什么技巧也沒有用,我就是兩句話,一,不要用100%的真聲,要虛實結合,要唱得美,二,感情,感情,感情。”
第二次進棚,果然是兩重天,小于笑著說,“這樣直接貼在電影后面也沒問題。”我笑說哪里,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可是我知道他這么說是真誠的為我的“進步”感到高興,這種西安人才有的樸實讓人感動.....
拿給大家聽,陳衛東老師十分真誠,“開頭兩句一下就把人帶到童話里去了,就像是一個夢境,謝謝你把我帶回童年時代,以后我不聽‘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就聽你 了。”:)不過第一段是童話,第二第三段就不應該再是童話了,應該是有層次的,你說呢?”
亮子導演說:“她的聲音猶如天籟之音,就在那兒,”(指著天),“就是那個理想的地方。我們電影是環保題材的,她的聲音干凈且沒有雜質,一張白紙,雖無專業的演唱技巧,但完全天然,完全環保。”
陳衛東老師說:“這樣的聲音非常罕見,市場上沒有,專業的歌手雖然會技巧,會發聲,但是聲音里太多雜質。她的聲音就是一汪清泉。這個跟經歷、閱歷,思想都有關系。
馮永強老師說:“你的聲音先打動了我,然后打動了他,和他。”沒想到他們如此真誠,如此中肯,連一貫冷著臉讓人生畏的亮子導演都那么動情,我心里感動,又心虛,如果他們要是知道我壓根連譜也不識……
一大早的飛機,要回北京了,遺憾不能和小于再合作一次,這個認真又親切的帥氣男孩。 一路上一直在聽自己的歌,越聽越汗顏,真的是有“瑕疵”,而且有相當多的瑕疵。。。真假聲過渡不自然,節奏掌握不準,副歌感情不夠,平淡直白,結尾應該漸弱反而唱得漸強......
一個更有趣的發現是,站在話筒前,覺得已經用足了用盡了感情,可是錄到機器里,再聽,仿佛被稀釋掉,像一杯兌了水的橙汁。
我恍然,那些打動過我的歌聲背后有多少汗水淚水?即使是我從來不感冒的楊坤、雪村們,唱出他們歌里的那些感情,又是臺下多少年的功?
世人通常只看到別人的成功,看不到背后的冷板凳,看不到那些磨折人心肺的際遇,和無法言說的艱辛苦痛。
如果有更多的熱愛環保事業的馮老師,亮子們,陳老師們, "徐成"和"林一"們,我們又該是何等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