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沉湖國際重要濕地
湖北沉湖國際重要濕地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是以典型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水禽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1579.1公頃,其中,核心區5849.1公頃、緩沖區1277.3公頃、實驗區4452.7公頃。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泛水沼澤濕地,是地球上同一緯度湖泊群中唯一的一處典型的淡水湖泊和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完整,功能獨特,生物多樣性豐富,被專家譽為“濕地水禽遺傳基因保存庫”。
1994年1月,沉湖濕地建立區級自然保護區,次年晉升為市級;2006年8月,晉升為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013年10月被確定為國際重要濕地。2007年成立保護區管理局,為區園林和林業局下屬的副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濕地動植物資源豐富
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315種,74科198屬。其中,蕨類植物6科6屬7種,裸子植物(栽培)2科5屬5種,被子植物66科187屬303種;有野生動物545種,主要是鳥類。據最新統計,保護區共記錄鳥類261種。其中,水禽118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59種。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白頭鶴、白鶴等14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有白琵鷺、小天鵝、鴛鴦等45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有豆雁、灰雁、綠頭鴨等53種。列入IUCN 國際瀕危動植物紅皮書瀕危物種有青頭潛鴨、白鶴、黃胸鹀3種。
根據2007年至2019年11月,沉湖濕地鳥類調查監測結果統計,有豆雁、灰雁、羅紋鴨、青頭潛鴨、鳳頭鸊鵜、灰鶴、反嘴鷸、黑鸛、東方白鸛、普通鸕鶿、白琵鷺、卷羽鵜鶘等12種鳥類分布數量超過了全球種群總量的1%標準。
大力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
保護區成立以來,累計投入濕地保護建設資金6000余萬元。2016年7月經歷特大暴雨洪災后,重點開展了濕地修復工程。一是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中央預算內保護與恢復項目投資7195萬元,主要用于恢復沉湖濕地生態系統、完善保護基礎設施和監測管理系統。同時,為迎接將在武漢市舉辦的第十四屆國際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投資約2600萬元用于沉湖環境綜合改造提升工程;投資3020萬元用于沉湖濕地曲楊公路和沉湖連通道改造工程。二是實施濕地污染治理。通過畜禽退養、水產養殖“三區”劃定、“三網拆除”、農業面源污染、建設集鎮和村灣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等,使沉湖濕地水質逐漸提升,主要水體水質部分時段達到四類水質。三是開展退耕還濕試點。近年來,在沉湖及周邊濕地試點退耕還濕9000畝,投入資金900萬,恢復和優化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改善鳥類棲息環境,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四是徹底退養還湖(濕)。近三年來,區委、區政府痛下決心,強力推進退養還湖(濕)工作,將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歷史遺留的原居民種植、養殖全部清退取締。累計投入7000余萬元,拆除看護房等人工設施410處、約3.2萬平方米,退養面積約7.8萬畝(其中水域約4.3萬畝,水產養殖塘3.5萬畝)。并將該范圍內的土地(水域)流轉或托管至沉湖濕地局統一管理,每年流轉費694萬元納入區級財政預算。
加強科學管理 完善管護機制
為保障沉湖濕地生態系統安全,建立健全保護管理體系,提升保護管理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共管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等相關法律法規,會同自然資源、農業、水務、城管等職能部門以及街鄉政府聯合開展濕地保護和修復行動,聯防聯控,齊抓共管,將破壞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二是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區政府制定出臺了《湖北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暫行管理辦法》,充實加強保護管理力量,將保護區內區蘆葦管理總站合并到沉湖濕地局,保護區管理人員由11人增至58人,保證了日常巡護監測工作的開展。同時,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機制,沉湖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邁上新的臺階。三是強化濕地資源保護。以3個基層站點為依托,合理劃分巡護監測片區,每天巡護監測不少于2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置。不定期開展“護鳥護濕”和“清網”等專項行動,確保沉湖濕地生態系統安全。四是實施濕地生態補償。自2014年起,市、區政府每年出資473萬元實施生態補償試點工作。2017年提高到642.9萬元,用于村(社區)和農戶濕地生態保護經濟補償,有效緩解了濕地保護與周邊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五是深化科普宣教工作。與消泗學校共同成立沉湖濕地保護協會,開辦濕地大講堂,經常派人進校園開展濕地保護科普宣傳。定期組織開展“濕地日”、“愛鳥周”、“野保月”等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
濕地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各項管護措施的落實,沉湖濕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水鳥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多,白尾海雕、白鶴等珍稀瀕危鳥類紛紛現身沉湖濕地。學習強國、新華網、湖北日報、長江網等眾多中央、省、市媒體,對沉湖濕地保護修復和生態環境改善等情況予以關注和報道。積極參與支持精準扶貧、文化旅游、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發展。利用沉湖國際濕地金字招牌,成功舉辦油菜花節、濕地文化節、觀鳥節、蘆花節等活動。會同農業部門引導當地農民探索生態養殖、種植和采摘、農事體驗、鄉村休閑游等產業模式,形成沉湖蓮藕、沉湖油菜、沉湖鳙魚等本土生態品牌,老百姓收入逐年增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全力做好迎接《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召開
在武漢市舉辦的第十四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將沉湖濕地作為國際重要濕地參觀點,為迎接與會代表的參觀考察,充分展現沉湖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濕地保護的中國方案,重點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環境綜合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圍繞參觀考察線路進一步完善保護站、停車場、巡護道路、觀鳥屋等基礎設施。二是打造局部濕地修復樣板。包括修復一處小微濕地和恢復一處鳥類棲息地,小而精的展現濕地保護與修復成效。三是提升宣教功能。更好發揮國際重要濕地自然教育的作用,完善宣教系統,增加宣教設施,豐富宣教內容,擴展宣教方式,全面提高宣教水平。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