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我把家門前那個水泡子稱做野鴨湖,的確有美化它的含意。野鴨湖距我家房子百米遠,在烏爾旗漢林場旁的北側,屬低洼地帶,一到雨季它的面積根據降雨量增大或縮小。童年的記憶里,那野鴨湖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最讓我激動的是釣湖里的鯽魚、柳根,在那個缺衣少肉的年月,湖里的小魚是我理想的美味佳肴……
三十年前的烏爾旗漢林場住的不是木刻楞就是板夾泥房,那時的林場人做夢也沒想過能住進寬敞明亮的磚房,甚至樓房。如今,林場人都住上了紅磚房,我隨著工作的變動搬到了城鎮上,過上了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可我最想念的是童年林場家門前的那一灣湖水。
童年的那個野鴨湖中有一方蒲草地,那是我和小伙伴的常常光顧的地方。每到雨季來臨,池塘里的水滿了,我和小伙伴穿著褲叉在水中游戲。有一次,我是在撈水中的一個破柳筐發現了魚的。筐里有四五條小柳根,那魚在陽光下蹦跳著給我帶來一陣驚喜,當我把那些小魚裝進罐頭瓶里時,才發現小伙伴們的眼睛都盯著我。的確,童年的我們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玩泥巴玩水是我們最大的樂趣,這幾條小魚無疑為我們添了許多的樂趣。
其實,現在的孩子不會想到那時我們盼望過年的目的就是為了媽媽親手做的一身新衣服,為了吃到白面饅頭和肥肥的豬肉。現在的孩子怎能想到一塊糖果就會給我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甜蜜,怎能想到那個池塘會給我們的童年帶來許多美好的夢想。記得在我十一歲那年,無意中發現林場機關院里扔的紗窗布。于是,我歡喜地把它弄回家,用鐵絲綁住四個角,往其中放上幾根“曲蛇”,綁上一根柳棍,把紗網放進了野鴨湖的深處。沒想到,十幾分鐘后七、八條柳根魚成了“甕中之鱉”。那一次我捉了四、五斤魚,雖然魚不大,但晚上一家幾口人還是吃了一頓豐盛的魚餐,那時從不喝酒的父親也忍不住端起了小酒盅。從那以后,我常去湖里捉魚。
歲月流逝,隨著油鋸代替彎柄子鋸木材采伐、牛馬車換成了J—50拖拉機和汽車運輸木材,野鴨湖邊那片美麗的松樺林消失了,湖泊瘦弱了,也成了人們垃圾處理場。后來白花花的鹽堿冒出來就像一個結滿瘡痂的禿瘡頭,野鴨湖消逝了,同時消失的還有湖里的魚兒。但那童年美麗的野鴨湖,讓我一生永遠無法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