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觀鳥
《詩經》中有這樣一首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種美的意境,不禁讓人產生對芊芊蘆葦的喜愛之情。幸運的是,我們的家鄉,這個叫作東港的地方,就有茫茫的蘆葦塘,在我們司空見慣的地方,這片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默默孕育著從遠古走來的綠色文明。
地理位置
被專家稱為“我國原始濱海濕地的縮影”的鴨綠江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早在1999年,就被濕地國際——亞太理事管理委員會正式列入東亞——澳大利亞涉禽網絡,享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和聲譽。濕地觀鳥園距市中心8公里,行程15分鐘,是離東港市最近的景區之一,鳥十分方便。
蘆葦沼澤一望無際,植株稠密,成為鳥類天然的隱蔽和繁殖地。似雷聲隱隱,如海潮涌動,無數的精靈在低吟淺唱,構成世界上最為壯觀的一幕——成千上萬只灰白色的鳥,仄著 矯健的翅膀,在濕地上空翻飛翱翔,時而掠過長空,轟鳴的鳥叫聲撕裂無邊的天幕,展現出一種美和力的光彩。濕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搖籃,這里有植物344種,動物465種,單鳥類就有240余種,還可見世界珍稀鳥類黑嘴鷗、黑臉琵鷺等,吸引眾多中外鳥類研究專家來此探訪。
世界上三個最理想的觀鳥地之一
經專家考證,在世界上眾多的鳥類自然保護區中,鴨綠江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鳥類種群最為集中的地區,也是世界上三個最為理想的觀鳥地之一,可與新西蘭的米蘭達濕
地自然保護區、北美洲加拿大沿岸相比美。在澳大利亞濕地觀鳥,需步行幾十公里方能到達目的地且需攜帶帳篷,備足飲食和日用品,非常艱苦,而到鴨綠口濕地觀鳥,這可以說
是享受。不僅鳥類多,種群大,而且觀鳥地的自然條件最佳,距城市近,交通方便,是難得的濕地觀鳥旅游的圣地。
觀鳥的最佳時機是漲潮之時,原在一退千里的泥灘上捕食、休憩的鳥兒們,一下子齊飛起來,追逐著波浪,嬉戲著浪花,遠遠望去,蔚為壯觀。有一首詩形容的好“汀葦亂搖寒夜雨, 沙鷗閑弄夕陽天”;“驚飛遠映碧山去,樹樹梨花落晚風”……
在防潮大堤上,每間隔一段距離修建了風格獨特、造型各異、功能綜合的觀鳥臺。站在封閉的觀鳥臺上,用肉眼已可以看到數萬只鳥,鳥鳴聲更是不絕于耳,如果再使用觀光望遠鏡,那么鳥類的各種神情和最細微的動作更可以一覽無余。觀鳥屋內大家可以看到兩側有
鳥類圖片,這些鳥都是來此棲息的候鳥。
候鳥的生活習性很特別。由于這里的生態環境很好,周圍的人們與鳥相處和諧,互不干擾,所以這些候鳥們每年都回來,與人也很友善。對于它們來說,與人的安全距離是保持50米左右。為防止敵害,它們常混群和睦相處。在覓食上,鳥類也非常“講究”,有嘴長的,可超過體長;有嘴短的,僅僅一厘米。它們不會因食物鏈而發生爭斗,嘴短的,如蔭類,它們只吃灘涂表層的食物,而嘴長的,如大杓鷸則從灘涂深層的泥土中取食。鳥類的食物是以低等海洋生物為主的,如各種小蜆子、螺、小人鮮、小蟹子等。少則幾百只,多則數十萬只的大鳥群在一起覓食,需要大量的食物,所以,哪有鳥群,就說明哪的海洋生物豐富。鳥類的繁殖力強,但因偽裝的技術高明,所以生的蛋很難被人發現。鷸類通常就在灘上生蛋,蛋的體積小,于是就地取材,用貝殼做掩護,安全省力。而那些體積大的,如水鴨、小天鵝,則把蛋生在蘆葦里。這里的鳥主要以鸛形目的鷺科鳥類為主,有蒼鷺、草鷺、夜鷺、白鷺等,這些鷺鳥基本上分區筑巢,雖各有領地,卻也互不侵犯。它們的體形優美,被譽為“風姿迷人的鳥類”,也被稱為“世界環保鳥”,大概因其對環境比較挑剔,稍不滿意便棄之而去。這從側面也反映出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比較好。
我也說兩句 |
![]() fgdsfsdfdsfdsfdsfdfffffdddd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