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明
半月談網文章配圖:野豬闖入餐館傷人,公安消防聯手制服
據“局地野生動物’過飽和’,人類當如何和諧共處”(《半月談內部版》2021年第10期)一文,現在“一些野生動物頻頻’出山’,離開保護區,進村入城”,引發“人與野生動物沖突增多”。如上海150多個小區有貉出沒,南京、杭州等地野豬進城,麋鹿、梅花鹿、獼猴等也存在數量太多沒有地方去而局部“過飽和”現象。這一方面反映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確實取得了看得見的成效,另一方面說明生態不平衡的問題還很突出,某些野生動物數量太少不足以維持物種的可持續生存力不行,反之某些物種數量畸多到嚴重侵犯人和其他物種正當利益時也是禍害,野生動物保護如何促進種間平衡是我們面臨的新任務。
一、野生動物出現在人的視野是自然常態。人和野生動物都是自然界重要組成部分,講生物多樣性應該是包括人在內的,即生命共同體,這決定了人和野生動物也是物物相關、相生相克,而不可能大道朝天各人一半永不照面。造物主沒有劃定那些區域是人的區域,不準野生動物進入,或者那些地方由野生動物專屬,人不能靠近。從現實看,人和野生動物的地域分布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只是有的地方以人為主,如城鎮村落,有的地方以野生動物為主,如荒野地帶。這除了不同生境的隔離作用外,更是心理的隔離,如果城鎮村落荒廢了,不再人山人海、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可能很快就為野生動物所占領。再從我們倡導、踐行的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看,也必須要有自然的一面,野生動物就是自然生態活的靈魂,如果我們視野中老是沒有野生動物的話,無異于失去和諧對象,文化的、經濟的、生態的等等不利于人類生存發展的后果將不可想象。所以,我們要抱持平常心看待一些野生動物在人視野中的頻頻出現,也積極解決由此帶來的問題,而不能一概葉公好龍式視為反常。
二、更加崇尚通過自然力抑制某些物種數量暴增。野生動物進入人的視野不完全是好事,也不完全是壞事,這要看習性、數量、頻次、實際影響等,但它總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要進入。蜜蜂等授粉昆蟲是成群結隊的,人們離不開它們,否則許多農作物不能授粉結實;同樣野豬也可能成群結隊,但人們不喜歡它,因其破壞莊稼甚至襲擊人;而虎豹類居于食物鏈頂端,人們對其又愛又恨,沒有了可惜,多了肯定受不了。所以保護野生動物,必須注意種間平衡關系。自然力沒有目的性,不偏向誰,是最好的平衡大師,每個物種都在食物鏈上,每個物種有繁衍也有天敵而生生不息,越是居于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其種群數量就越少,有的種群數量太大難以承載,便通過疾病、食物短缺甚至自相殘殺予以解決,達到新的平衡。而人難以模仿生態系統各種機制,同時人有目的性,容易偏向自己喜歡的或者能給自己帶來特別利益的事物,比如只關注保護物種增加了多少個體,令有的只能吃食不能被食,有的只能生而不能病、老、死,自我淘汰殘弱者,有的恨不得把十月懷胎變為一月懷胎早生貴子、多生貴子等,似乎保護物種其種群數量越多越好,有的嘴上說保護卻不考慮其哪里藏身、有沒有足夠食物等,全然沒有種間、生態因素間平衡制約和食物鏈等概念。所以,人平衡生態系統是困難的,必須讓位與自然力,當然不排除必須的協助工作,如打通生境的人為分割、物種重引入。
三、保護要在恢復區域生態平衡健全食物鏈上多發力。以自然之力平衡生態系統,包括不同生態位、不同食物鏈上各個物種適應性種群數量的調整,不使其大幅度離開背景值畸多畸少等,本是自然而然于無聲處顯現的,也許人根本就感知不到,從而使野生動物和人保持一種和諧關系。但現在,人對自然的干預太多,不說保護需求毫無疑問來自人對自然的干預,導致許多物種失去家園或妻離子散而瀕危,保護居然也還是以干預自然為多,甚至一再深入生態系統內部,形成比生產性更直接的保護性影響。比如,不重視通過管控減免有威脅的人類活動,實現區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據以恢復日漸式微的自然力,而喜歡單刀直入就物種論物種,一個物種一個物種分開了搞保護,且自始至終數量第一。有的物種早已維持或表現良好的種群生存力,卻還聳人聽聞式大聲疾呼其如何瀕危,有的干脆以個體的人工馴養繁育代替自然種群的生生不息,即便如愿以償,由于不在自然機制中永遠也不知道種群數量多少才合適,最終只能是多多益善。如此,似乎保護物種都不是生態系統中的物種,可以不受自然規律節制的惟我獨尊、我行我素,這就問題大了,必然壓下葫蘆浮起瓢,越保護生態系統越難以平衡。如大家都高興于青藏高原某個物種數量達到了幾十萬只,是保護工作的高光亮點,但繼續這樣單打一搞下去,盼望其發展到上百萬只、幾百萬只,同樣會引發草場退化甚至無草可食等問題,那這個物種就有可能因食物鏈的不健全一花獨放而毀滅。自然是宏觀大世界,野生動物是牽扯面很廣大的復雜巨系統,保護理應自帶宏觀視野,更加綜合的全面的廣泛聯系的看問題,積極維護應該維護可以維護的各種生態空間的自然性,也即生物多樣性功能,至于其生長什么植物,繁衍什么動物,有多少個物種、各物種的數量多寡等,一概交由自然力辦理,人們常說“自然的就是最好的”,無疑這是恢復生態平衡關鍵之舉。希望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能夠站高望遠,在關聯性最多、影響最大處多著力,盡快從一個物種一個物種恨鐵不成鋼式的保護,轉向著眼于積極健全食物鏈關系,恢復區域生態平衡,更多看重和依賴自然力對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平衡作用,避免人以常帶偏向的目的性向著特定自然對象物施加過多影響,引發某些物種數量暴增的可能性。
四、食物鏈未能健全之前人為控制某些物種數量暴增同樣是保護。生態平衡是相對的,尤其人工生態以及對自然的改造,體現的都是人的目的性和意志力,同時在生態平衡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野生動物在一些區域是最貧乏的,如華南虎還不知道怎么回歸自然,人也不喜歡食物鏈頂端的動物或容易擾民的大型動物擴大分布、增加種群數量,所以要恢復區域生態平衡,特別是把已經斷裂的食物鏈重新合好,以自然之力平衡自然,比如讓野豬的天敵控制野豬數量,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由此雖然說保護必須盡快從微觀走向宏觀,把健全食物鏈、恢復生態平衡的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也不能指望很快見效,在這期間人為審慎控制一些物種暴增的種群數量是必要的,也應看做換種形式的保護和為生態平衡創造條件。如若不然,一時半會沒有強大天敵的保護物種,等不到食物鏈恢復起來可能就泛濫成災了。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