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自然保護區位于動物的古北界和東洋界的交匯和過渡地帶,呈現出明顯的過渡型的動物區系特征,本區計有脊椎動物68科,284種。
鳥類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的鳥類資源較為豐富。據調查共有鳥類192種(其中繁殖鳥170種),隸屬于13目37科,占秦嶺鳥類總數的53.8%。在繁殖鳥總數中,屬東洋界63種,占繁殖鳥總數的37.1%,古北界67種,占39.4%,廣布種40種,占23.5%。可以看出鳥類區系成份中,東洋種和古北種大致相等,古北種比東洋種成分稍高,說明太白山在鳥類分布上的過渡性,與秦嶺地區的鳥類區系組成是一致的。本區的繁殖鳥中,有留鳥112種,占繁殖鳥總數的65.88%,夏候鳥58種,占34.12%。鳥類的分布雖與植被密切相關,但并非完全與植被的分布高度相吻合,有隨著海拔升高鳥的分布種類減少的趨勢。 | ![]() |
獸 類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內分布的獸類有64種,隸屬于6目24科。在獸類組成中,古北界27種,占42.9%,東洋界23種,占36.5%,廣布種12種,占19%,特有種1種,僅占1.8%,說明獸類在古北界和東洋界所占比例無顯著差異,古北界成分稍高。由此可見,太白山獸類動物區系具有南北過渡、相互滲透、交錯重疊的特點,成為動物區系的交匯和過渡地帶。本區的獸類主要有金絲猴、大熊貓、豹(Panthera pardus)、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斑羚(Nacmorhedus goral)等。這些動物多分布在中、高山地帶,少數分布在低山地帶。羚牛是保護區的大型獸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南北坡均有分布,太白山地區為羚牛(秦嶺亞種)的分布中心,數量較多。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本區南坡的黃柏塬地區的海塘河、大干河、小干河、欠開營河、太白河流域的中高山地帶和龍洞溝地區,有由東向西數量逐漸增加的趨勢,約有大熊貓10只,主要食物以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和華桔竹(Fargesia spathacea)為主,本區為中國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界,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1997年動物監測時在秦嶺北坡萬泉溝的陽臺到涼水井發現了大熊貓糞便和活動痕跡。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南端的龍洞溝與老縣城保護區接壤,常有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在此活動,附近村民多次發現,保護區尚沒有金絲猴活動的記載。林麝在中低海拔均有分布,為重要的藥用經濟動物,在民間被廣泛應用,對資源威脅較大,經深入宣傳和保護,金絲猴 種群數量已開始回升,應進一步加強保護工作。 |
據調查兩棲動物有9種,隸屬于2目5科,廣布于古北界與東洋界的有5種,占兩棲動物總數的55.6%,東洋界5種,占44.4%。其區系特征是:廣布種種類多,數量比例大,古北界種類少見,說明保護區兩棲動物呈現古北界向東洋界過渡的趨勢。兩棲動物主要有:大鯢(Andrias dauidianus)、秦巴北鯢(Ranodon tsinpaensis)、大蟾蜍中華亞種(Bufo gargarizans)、秦嶺雨蛙(Hyia tsinlingehsis)和中國林蛙(Rana chcnsinensis)等。大鯢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數量較少,盜撲情況嚴重,應加強保護。
爬行動物有14種,隸屬于1目4科,廣布于古北界、東洋界的種有2種,占爬行動物總數的14.3%,古北界4種,占28.6%,東洋界8種,占57.2%。從區系組成上可以看出,保護區是古北界和東洋界的過渡地帶,東洋界種類向古北界滲透,東洋界種類北移明顯。保護區爬行動物的優勢種是:黃紋石龍子(Eumeces xanthi)、麗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頸槽游蛇(Rhabdophis nuchalis)。爬行動物應加強對蛇類資源的保護,使其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的穩定。
魚類資源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系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主要支流的發源地。據調查,區內魚類共有6種,隸屬于2目3科。鯉科3種,占魚類總數的50%,鰍科2種,占33.3%,鮭科1種,占16.7%。其區系成分的主要特點是種類比較單一,種類偏少,且一般分布海拔較高,約在1500m左右,水溫較低。重要的魚類有:細鱗鮭(Brachymystax lenok),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應加強保護其種群和數量的安全。紅尾副鰍(Paratobitis rariegatus)和多鱗鏟頜魚(Scaphes macrolepis)等5種魚類也應當加強保護,使其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森林昆蟲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森林昆蟲相當豐富,種類亦較繁多。不少學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周堯教授1962年發表太白山蝶類6科98種,蛾類20科175種,后又記載長翅目昆蟲5種。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時調查采集的昆蟲標本,經初步整理有1435種,分屬于19目99科,已經定名的1083種。經對5個科147種昆蟲區系從屬關系進行初步分析得知,古北界區系34種,占總數的23.2%,東洋界區系31種,占總數的21.1%,說明在保護區古北區系種和東洋區系種所占成分無明顯差異,古北區系成分稍高些。可見保護區的昆蟲區系具有南北種類相互滲透和交錯重疊的特點,使之成為昆蟲種源的交匯和過渡地帶。 保護區種類、組成異常豐富的森林昆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二級昆蟲有中華虎鳳蝶(Luehdorfia chinensis huashanensis),分布于南坡的中、高山地帶;三尾褐鳳蝶(Bhuta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僅分布于北坡的蒿坪寺——斗母宮一帶。這兩種珍稀蝶類數量很少,應加強保護。 | ![]() |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