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濕地公眾參與 濕地科普攝影展免費開放
“健康的濕地 健康的人類——濕地科普攝影展”部分照片展示
人民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趙竹青)以“健康的濕地,健康的人類”為主題的第十二個“世界濕地日”慶祝活動今天上午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活動上宣布了我國新增四川若爾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6個國際重要濕地。同時,展期一個月的“健康的濕地 健康的人類——濕地科普攝影展”也在中國科技館向公眾免費開放。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也是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湖泊、河流、滯蓄洪區、河口三角洲、灘涂、水庫、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淺于6米的海域地帶等。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在維護人類水資源安全和食物安全,抵御自然災害,減緩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濕地作為珍貴和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是建設生態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慶祝活動由國家林業局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館在北京共同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程東紅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有關人員出席活動。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表示,保護濕地,維護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對保障生態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就無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目標。保護好濕地生態系統,并合理利用其多種功能已成當務之急。進入新世紀,我國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濕地保護的政策法制體系、組織保障體系和調查監測體系不斷完善,保護管理的基礎工作逐步加強。有效保護濕地,要提高全民保護濕地的意識,樹立和培養保護濕地的道德觀念,要將濕地保護工作與國家全局工作結合起來,要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正確處理濕地保護和利用的關系,要建立跨部門和跨行政區域的、以生態系統保護為主要目標的流域濕地生態系統綜合管理體制,要全面加強履約和國際合作,為中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促進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快速發展。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作,濕地保護總投資達265億元,全國已建立國家濕地公園18處,濕地自然保護區470多處,1700多萬公頃、47%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一批退化濕地生態功能正在恢復,濕地可持續利用的示范模式正在形成。但是我國濕地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過度獲取生物資源造成濕地生物多樣性逐步減少,水資源不合理利用導致濕地水質堿化和濕地面積萎縮,水源受到污染導致濕地生態功能顯著下降,水土流失加劇導致江河湖泊泥沙淤積嚴重,制約濕地保護的體制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
同日,由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建設的“濕地中國”網( www.shidi.org 和 www.wetland.gov.cn )正式上線運行。其宗旨是:讓社會公眾積極關注濕地保護事業,提高濕地保護意識,形成一個保護濕地的網上家園。
原文地址:http://scitech.people.com.cn/GB/685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