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明
據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22年7月21日更新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國的白鱘、長江鱘瀕危等級由此前的“極危”分別調整為“絕滅”和“野外絕滅”。據此,有關IUCN最終宣布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的報道、轉貼一時上了熱搜 ,表明大家高度關注這兩個物種的命運,于惋惜、不舍的同時也差不多都認可了所描述的宣布工作流程及結果。
白鱘、長江鱘都有1.5億多年的物種歷史,自遠古披荊斬棘來到如今,說明對長江生態系統有著很好的適應性,本身也有強大的生命力,民間用“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形容白鱘的碩壯,更標志人們歷來重視保護這些珍稀物種。當代,盡管涉長江有威脅的人類活動與日俱增,河情、水情發生了巨大變化,長江生物多樣性壓力空前,但保護也從來沒有停歇過且不斷強化。史無前例的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都七八年了,更實施《長江保護法》,開啟長江10年禁漁等,為的就是長江生態寶庫不因人為原因有物種滅絕而黯然失色。此時,卻因IUCN更新物種紅色名錄有關物種被宣布滅絕,令人十分沮喪。
其實這也不是什么新聞,更不是IUCN的獨斷。據報道,中國有關保護團隊2019年底于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研究論文中,即宣告了長江白鱘滅絕,指出滅絕時間段為2005~2010年,還補充說明早在1993年白鱘就“功能性滅絕”了。這可以說是以出口轉內銷工作流程宣布白鱘的滅絕,并希望得到有關國際保護組織的認證,當時有媒體報道用語就是: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中國專家稱不影響評估的科學結論。所以,這次把IUCN更新紅色名錄調整物種瀕危等級,說成是“白鱘最終被正式宣布滅絕”,算是遲到的追認吧!
以類似工作流程宣布中國物種滅絕,這不是首例,2007年就發生在有“長江女神”美譽的白鱀豚身上。更加不堪的是起因于2006年中外(中國、美國、英國、瑞士、日本、德國、印度)科學家聯合考察中沒有看到白鱀豚,即于次年以在英國學術期刊《皇家協會生物信箋》發表考察報告的形式,宣布白鰭豚滅絕。消息傳回雖有哀婉、嘆息,卻也未見業界有任何職業懷疑,以白鱀豚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有的忙著依程序申請更改名稱,要去掉曾經引以為豪的“白鱀豚”命名,有的巡護監測就此不再包括白鱀豚,似乎滅絕就滅絕了。因宣布滅絕后多地又相繼發現白鱀豚,中國學者將先前的“滅絕”說修正為“功能性滅絕”。
國家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預防新的生態破壞、恢復退化生態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治理各種污染、控制人為驅動的地球升溫等生態環保工作,可以說殊途同歸,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地球生命支持體系生物多樣性的良好性。而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是物種多樣性,它決定著生態系統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物種是如此的重要,保護又因為和現實經濟利益有沖突,無論維系生境可用性還是管控非法利用,都道阻且長,盡管行而不輟未來可期,過程卻十分艱難不易。可是,宣布物種滅絕看起來正成為分分鐘的平常事,一次考察沒有發現就“不得不宣布”其滅絕,或者一篇研究論文就能決定一個物種命運。這和物種自然天成的特點、全社會非凡的保護努力相比,是不是太容易了些?
常看到經濟活動中發生有人傷亡的生產安全事故,那是很嚴肅的事情,不只公開信息,更要啟動調查程序,弄清事故原委,厘清責任,依法進行處理的。野生動物不能和人比高低,但每一個物種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類的朋友,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價值都獨一無二,尤其白鱀豚和長江鱘類等全球只限于中國局部地區有分布的物種,更顯神奇珍貴。物種滅絕一種少一種,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安全性就少一份保障,盡最大努力減少人為導致的物種滅絕,是全部保護工作的意義所在。如此看來,在舉國上下幾十年一片保護聲中出現物種滅絕,何嘗不是保護性安全事故,豈能通過出口轉內銷流程宣布了事,這顯然很不適當。最少也該借以總結經驗教訓,激勵業界奮發圖強把其他物種保護好,告慰滅絕者“滅”有所值。
那么,中國物種滅絕究竟該怎么宣布、什么是適當流程呢,這主要取決于誰有權力宣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肯定無權宣布中國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公約》闡明“各國對自己的生物資源擁有主權權力”,這一點它是清楚的。IUCN也聲明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等級和標準,是“全球受威脅物種的分級標準體系”,目的是為按照物種絕滅危險程度進行等級劃分“提供明晰而客觀的框架”,還說明“它不是唯一的能夠為保護這些物種確定優先保護措施的手段”。由此可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并不等于物種滅絕的判決書,更無關它國物種滅絕的宣布與否。外國科學家更無權宣布受邀考察國的物種滅絕,這無需贅述。
而國內保護團隊乃至個人是否可以宣布中國物種滅絕呢,想來也無此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自然資源屬于國家所有,這就明確了與物種相關的公權力性質。保護工作者是國家意志的執行者,保護物種不滅絕是本分,豈可顛倒職能責任變成物種滅絕的宣布者。中國物種繁多,瀕危物種也多,資源開發利用廣泛而深刻,有威脅的人類活動影響到處都有,保護難度很大,保護任務艱巨。如果保護工作者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宣布自己心愛的保護對象滅絕或功能性滅絕,那基本上就無法保護了。更有甚者,宣布白鱀豚滅絕后,業界有人再見到白鱀豚,居然在是否肯定為真上出現問題,怕滅絕宣布者沒有了面子,令人疑惑。此風可長,天長日久中國物種多樣性前景不會好到哪里去。至于說不管怎么宣布物種滅絕,都可以警醒國人重視保護,這代價太大,也沒有必要,保護早已是基本國策和全民行動。
鑒此,中國物種滅絕的宣布權還是回歸中國政府最好,那是不能讓渡的權力,也才會有最適當的宣布工作流程。2017年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說"2007年,國家已宣布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實際哪里是國家宣布,就是參加2006年長江豚類考察的中外學者在刊物上發表一份考察報告而已。但此說也表明宣布物種滅絕是大事,國家不能缺席,政府就是國家機構之一。一個人出生要報戶口,亡故要消戶,國家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再比照建立和調整自然保護區,由相應級別的政府審批,自然保護區是人為劃界確定不同于典型經濟社會區域的土地利用方向,一個天然物種比一個自然保護區重要的多,政府就更不能大權旁落。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