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行動意見書
濕地,指介于水、陸生態系統之間的一類生態單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陸生種類組成,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物種遷移與演變活躍,具有較高的生態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物生產力。
處于內陸的濕地,一般有著涵養水源的作用,而地處沿海的濕地則有著同樣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中紅樹林的作用尤其明顯。
紅樹林,因其自身的復雜性(如生態功能復雜性,生理適應復雜性以及景觀復雜性等等),更是具有濕地中的“大熊貓”的地位。
一. 紅樹林的作用
1. 紅樹林的一般濕地作用
1)凈化大氣環境,保障人類將康
由于全球大氣受到嚴重污染, 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 全球氣溫上升。溫室效應使人類生存的環境日趨惡化, 災害不斷發生, 經濟發展受到威脅, 一些早已被人們消滅的傳染病,瘟疫又開始危害人類的健康。這些影響尤其在人口集中、工業發達的沿海更加嚴重。因此, 綠化光灘,凈化大氣, 對沿海地區更為重要。
紅樹林中H2S的含量很高, 泥灘中大量的厭氧菌在光照條件下能利用H2S為還原劑, 使還原為有機物。這是陸地森林不能達到的。因此,在紅樹林生態系中,從大氣——泥灘——水體, 大量CO2被吸收, 并且釋放出大量的O2,這是凈化大氣,減弱產生溫室效應的根源,無疑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2)濕地是重要的物種資源庫
在濕地物種中,淡水魚類有770多種,鳥類300余種。特別是鳥類在我國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據資料反映,濕地鳥的種類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種。世界166種雁鴨中,我國有50種,占30%;世界15種鶴類,我國有9種,占60%。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我國濕地內就有31種,占54%。這些物種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3)濕地是生態環境的優化器
大面積的濕地,通過蒸騰作用能夠產生大量水蒸氣,不僅可以提高周圍地區空氣濕度,減少土壤水分喪失,還可誘發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資源。據一些地方的調查,濕地周圍的空氣濕度比遠離濕地地區的空氣濕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對也多。因此,濕地有助于調節區域小氣候,優化自然環境,對減少風沙干旱等自然災害十分有利。濕地還可以通過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學、生物過程,吸收、固定、轉化土壤和水中營養物質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質,凈化水體,消減環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4)濕地是重要的物產和能源基地
廣闊多樣的濕地,蓄藏有豐富的淡水、動植物、礦產及能源等自然資源,可以為社會生產提供水產、禽蛋、蓮藕等多種食品,以及工業原材料、礦產品等。濕地水能資源豐富,可以發展水電、水運,增加電力和交能運輸能力。許多濕地自然環境獨特,風光秀麗,也不乏人文景觀,是人們旅游、度假、療養的理想佳地,發展旅游業大有可為。此外,濕地還是進行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科普宣傳的重要場所。
5)濃集放射性物質, 凈化水質
紅樹植物除了通過發達的根系網羅碎屑, 加速潮水和陸地徑流帶來的泥砂和懸浮物的沉積, 從而凈化水質外, 一些紅樹植物的根還有濃集2積累5某些放射性核素的作用。
實驗表明,木欖、老鼠勒、秋茄和桐花樹幼苗的根, 能大量濃集90Sr,尤其桐花樹, 其幼苗吸收的90Sr有97.7%集中在根部。秋茄幼苗的根也能大量吸收Hg。
由于原子核素在工農醫等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殘留的核素通過江河或降雨匯集于海洋。沿海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 也含有一定量的低放射性物質, 也一定程度污染了海洋。這些低放射性物質, 通過食物鏈轉移到人體, 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利用某些紅樹植物幼苗的根能大量吸收某種放射性物質的功能, 可以在河口、灘涂、核電站冷卻水排放區種植相應的紅樹植物, 使陸地徑流和核電站冷卻水在進人海洋以前先通過紅樹林區, 凈化水質, 避免放射性物質的擴散, 減少海水的放射性核素污染, 減少對食物鏈的污染, 保護人類自身的健康。
2.作為濕地,紅樹林的特殊作用
1)防風,固堤,減少沿海風災的影響
為適應海岸灘涂的生長環境,紅樹植物都具有發達的根系,如白骨壤的指狀呼吸根、桐花樹的網狀根、角果木的支柱根、秋茄的板狀根。這些復雜的根系廣泛分布、縱橫交織,增加了灘面的摩擦力,能阻擋水流,減弱流速。當外海波浪進人紅樹林沼澤地時,受到紅樹植物灌叢及灘面摩擦力的作用,波能被削弱,波長縮短。由于紅樹林對水流的滯緩效應,使漫溢與排泄的流速都減小,一般為相應潮溝流速的1/6 ~1/13,或相應白灘的1/3~1/4,且穩流時間延長。從而促淤保灘,保護堤岸。
紅樹林本身也是屬于一種防風林。據有關介紹,防護林的保護面積范圍在迎風面為樹高的5~10倍, 背風面為樹高的15~30倍。
我國華南沿海經常遭受風災,每年損失嚴重。據1949~1979年熱帶氣旋資料統計,南海出現的熱帶氣旋總數為445個, 平均每年14.4個,最多年份為22個,最少年份7個。其中達到臺風強度的168個, 平均每年5.4個,達到熱帶風暴和強熱帶風暴的168個, 平均每年5.4個。若在華南沿海的河口及臺風登陸口的適宜岸段種上紅樹植物, 可以利用紅樹林減弱臺風掀起的涌浪,降低登陸風力,從而減少臺風造成的損失。
2)抵御全球溫室效應造成海平面上升的負影響
全球溫室效應的負影響之一是造成海平面上升, 海水浸吞陸地。據東亞沿岸近期45個水位站的資料統計結果表明,1950~1992年間, 平均而言東亞海平面呈上升趨勢。我國除山東半島沿岸處于下降趨勢外, 其他沿岸是上升的。
紅樹林具有造陸的功能, 一方面通過紅樹植物發達的根系網羅碎屑, 加速了潮水和陸地徑流帶來的泥砂和懸浮物在林區的沉積, 促進土壤的形成。實驗表明, 在紅樹林的堤岸邊和無紅樹林的堤岸邊, 同樣體積的海水, 后者所含的泥砂是前者的7倍。另一方面, 紅樹林本身的凋落物量很高, 據調查, 福建秋茄群落的年凋落物量為921g/m3. 海南島海蓮群落的凋落物量為1255g/m3.這些凋落物, 加上紅樹林內豐富的海洋生物的排泄物、遺骸等等, 都為紅樹林海岸的淤積提供了物質來源。有資料表明, 紅樹林灘地的淤積速度為附近光灘的2~3倍。
同時, 紅樹植物的胎生胚軸在紅樹林帶的前緣不斷生長, 擴大林區面積, 紅樹植物的根系不斷向海延伸, 淤積不斷增加, 土壤逐漸形成, 使沼澤不斷升高, 于是林區的土壤逐漸變干, 土質變淡, 最終成為陸地。因而, 紅樹林加速了滄海變陸地的進程, 從而抵御全球溫室效應帶來的海平面上升, 海水浸吞陸地的后果。
3)濃集放射性物質, 凈化水質
紅樹植物除了通過發達的根系網羅碎屑, 加速潮水和陸地徑流帶來的泥砂和懸浮物的沉積, 從而凈化水質外, 一些紅樹植物的根還有濃集2積累5某些放射性核素的作用。
實驗表明,木欖、老鼠勒、秋茄和桐花樹幼苗的根, 能大量濃集90Sr,尤其桐花樹, 其幼苗吸收的90Sr有97.7%集中在根部。秋茄幼苗的根也能大量吸收Hg。
由于原子核素在工農醫等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殘留的核素通過江河或降雨匯集于海洋。沿海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 也含有一定量的低放射性物質, 也一定程度污染了海洋。這些低放射性物質, 通過食物鏈轉移到人體, 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利用某些紅樹植物幼苗的根能大量吸收某種放射性物質的功能, 可以在河口、灘涂、核電站冷卻水排放區種植相應的紅樹植物, 使陸地徑流和核電站冷卻水在進人海洋以前先通過紅樹林區, 凈化水質, 避免放射性物質的擴散, 減少海水的放射性核素污染, 減少對食物鏈的污染, 保護人類自身的健康。
4)相比其他濕地,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更為豐富。
據初步調查統計,全國內陸濕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種,高等動物有1500種,而海岸濕地生物物種約有8200種,其中植物5000種、動物3200種。從比較可知,海岸濕地生態系統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占的位置要比內陸濕地生態系統中要很多很多。
5)獨特的紅樹林景觀, 美化海岸光灘
紅樹林適宜生長在干濕交替、一定鹽度和缺氧的淤泥灘, 有些紅樹林植物. 如白骨壤具有很強的抗貧痔性, 能在砂質灘涂上發育。因而, 可以利用紅樹植物改造沿海的淤泥灘和砂質灘,改良灘涂土壤, 美化海岸灘涂環境。
6)藥用效益
紅樹林為人們帶來大量日常保健自然產品,如木欖和海蓮類的果皮可用來止血和制作調味品,它的根能夠榨汁,是生產亞洲女人經常使用的貴重香料。在印度,木欖和海蓮類的葉常用于控制血壓。斐濟的島民利用海漆類的紅樹林樹葉放入牙齒的齒洞中以減輕牙疼。據說紅樹林的果汁擦在身體上可以減輕風濕病的疼痛。在哥倫比亞的太平洋海岸的人們浸泡大紅樹的樹皮,制成漱口劑來治療咽喉疼。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用紅樹林的果實榨的油,用于點油燈,還能驅蚊和治療昆蟲叮咬和痢疾發燒。
7)科研意義
紅樹林作為生長于特殊的地理環境的植物,有著很好的生物適應性,是一種稀有的母本木本胎生植物。其次,由于,紅樹林本身對于特殊生長環境的適應性,而逐漸演變出來的呼吸根和枝葉的泌鹽現象,使得紅樹林在研究生物進化以及適應性方面,有這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二.紅樹林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1.我國的紅樹林分布
中國紅樹林共有37種,分屬20科、25屬(另有資料為16科20屬31種)。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臺灣、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廣西自治區紅樹林資源量最豐富,其紅樹林面積占中國紅樹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強。無論是種類和分布范圍,在太平洋西岸,中國的紅樹林都具有代表性。
2.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紅樹林被破壞嚴重,但保護措施力度不大
1)紅樹林面積銳減, 沿海生態環境惡化
由于過去二十多年海岸線的不合理開發, 許多海灣河口及島嶼海灘的大片紅樹林遭受嚴重破壞, 紅樹林被占用, 面積呈銳減趨勢。據2001年調查, 全省紅樹林面積比上世紀70年代初(約1.4萬hm2)減少了約31.5%被占用紅樹林地(1980~2001年)面積達7912.2hm。由于紅樹林資源的減少已經直接導致沿海生態環境的惡化, 如1998年廣東省部分沿海地區出現的赤潮, 加上工業污染的加劇, 使近海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而且,由于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東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的生長環境,導致紅樹林大面積死亡。
2)生態多樣性銳減
在世界范圍內,由于紅樹林的面積不斷縮小,那些依賴這一環境生存并對其高度適應的動物種群也處于危險之中。
美國奧爾德多米寧大學下屬的全球海洋物種評估機構(GMSA)曾經調查了70種紅樹林植物,其中11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該調查顯示,大西洋地區和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已有40%的紅樹林植物物種面臨生存威脅。
有些紅樹林區內供水鳥捕食的區域被圍起來魚塘洼地, 或被用于修路,或被用于蓋樓, 食蟲鳥類被迫遷徙他鄉, 致使這一地區鳥的種類減少40%,數量減少70%近期。紅樹林區域的鳥類多樣性正逐漸降低。
大規模破壞紅樹林和開發其分布地區是部分紅樹林植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若紅樹林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地區的陸地和海洋生物多樣性將受到嚴重影響,有可能給相關地區帶來毀滅性的經濟和環境災難。
3)部門之間協調不夠, 紅樹林用地難落實
由于沒有一個可確保實施的紅樹林建設發展總體規劃, 部門之間協調不夠, 紅樹林建設用地受海域、灘涂管理使用權的制約, 海域的主管部門是海洋漁業部門, 紅樹林的管理部門是林業部門, 海洋漁業部門在審批海域使用權時很少征詢林業部門的意見, 因此造成大面積紅樹林及宜林灘涂被開發, 致使由林業部門規
劃種植紅樹林用地往往得不到保證。
4)法律法規不鍵全, 發現問題無法處理,需要監督與指導
法律對森林資源管理很嚴格, 如采伐和破壞生態公益林, 立案不受數額限制, 全部都屬刑事案件。但是,法律對林地管理有漏洞, 雖然《刑法修正案(二)》將林地案件列人《刑法》, 但由于具體立案的標準未定, 致使一些地方有人通過筑圍等形式, 破壞紅樹林的生存環境, 造成紅樹林面積減少, 甚至使物種滅絕, 而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5)經費不足, 管理工作難開展
紅樹林的宣傳、保護管理和人工種植都需要資金, 目前這些開支都靠林業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解決, 但上級資金都是項目資金, 要專款專用, 使日常的保護管理資金無法落實, 如一些地方連護林員的工資也難保障, 因此造成管理工作難以開展。
三.如何緩解和解決問題
下面就已出現的紅樹林的問題,提出幾點自己的關于恢復與發展紅樹林的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和科普強度
目前,除少部分的濕地生態系統是被政府保護以外,其他的部分紅樹林尚且都是由民間自發組織的保護行為所保護。這也就迫切的需要我們花很大精力在紅樹林的保護與恢復等方面的宣傳工作上面。因為,只有這樣,人們保護紅樹林的意識才會越來越強,紅樹林的生存狀態才會越來越好。
2大力營造人工紅樹林, 努力恢復紅樹林
過去大面積的紅樹林已被改為成片的水產養殖用地, 應盡可能退塘還林, 暫時不能退的也應在塘堤外側灘涂營造成40m寬以上的紅樹林帶,以有效保護海岸圍堤的安全。一些地方現存林分多為2m高左右的退化次生林或疏林, 樹種組成單一, 生態功能低, 這類林分需要引進一些較高大速生物種如無瓣海桑等優良喬木樹種進行套種改造, 以促進林分向優質、生態高效的方向演替。
3 編制總體規劃, 確定紅樹林保護發展建設用地
為確保紅樹林建設發展有計劃、有步驟地順利進行, 建議省政府組織開展由林業、國土、海洋漁業等部門派員參加的沿海灘涂建設發展總體規劃, 協調各方利益, 在最有利于環境保護前提下合理利用, 以確定紅樹林保護建設用地, 供林業部門進行有效的保護建設, 以充分發揮紅樹林的生態功能。
完善法律法規, 有力打擊占用紅樹林地違法行為
由于現有法律對林地管理不夠完善, 紅樹林長期被大面積破壞占用的行為無法處理, 因此, 建議《刑法修正案(二)》對破壞占用林地的違法行為的具體立案標準做出明確補充規定, 使執法部門對違法者視情節輕重依法處理, 以打擊占用紅樹林的違法行為, 提高紅樹林保護效果。
4.加大經費投入, 加快恢復和發展紅樹林
海岸潮間帶淤泥海灘是造林困難立地類型之一, 造林成本高, 紅樹林日常保護管理工作需要費用;而各種紅樹植物特殊的生境條件要進一步深人研究(包括科研及生產)經費也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因此, 需要省、市、縣(市、區)鎮各級地方財政將發展紅樹林的經費納人計劃, 每年按一定比例的配套資金投人, 并保證資金落實到位, 使紅樹林資源得到有效的恢復和發展。
5.建立各級保護區和綜合管理機構, 認真保護和管理現存的天然紅樹林資源
中國的紅樹林已屬于瀕危森林資源, 國際公認保護紅樹林的最好辦法是建立自然保護區。為了更有效地保護這一瀕危資源, 對紅樹林分布較集中連片有發展潛力的地方,應建立保護區加以保護和發展。同時,各級人民政府有必要建立一個多部門協調(包括當地政府、林業、海洋、環保、農業、公安、法院)的綜合管理機構,確保海岸紅樹林濕地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防止物種多樣性進一步遭受破壞, 從而危及人類本身。此外,對零星分布的紅樹林,各有關鄉鎮林業站應配備專職護林員加強日常巡視管護,對非法占用紅樹林的行為要加大執法力度,只有保護管理措施到位,才能提高紅樹林的保護成效。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