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的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它是一幅壯麗的歷史畫卷,一部啟迪后人的激起經典。讓我們努力把時間倒回到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風云激蕩的歲月,去體會昆侖縱隊轉戰陜北的艱苦卓絕;去感受延安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喜慶;去追尋當年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奔赴延安的激情;去領略一代開拓者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風采。
西安事變舊址 西安事變舊址,包括西安事變期間的張學良公館、楊虎城兩將軍的住宅止園、西安事變指揮部新城黃樓,以及處理事變工作的主要活動場所高桂滋公館、西京招待所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路軍辦事處 位于西安市七賢莊。1936年初,中共的秘密轉運站在此設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轉變為半公開的紅色聯絡處,負責人為葉劍英。1937年9月改為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1946年9月,辦事處撤往延安。舊址包括七賢莊一,三,四,七號院。一號院于1959年維修后辟為紀念館。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塔山 寶塔山又稱“嘉嶺山”,位于延安城東南,山上有建于唐代大歷年間的寶塔,有古時為抵御外來入侵之寇所用的“烽火臺”和“望寇臺”,還有宋代摩崖石刻、嘉嶺書院、摘星樓、明制洪鐘。寶塔山景區現為延安的標示和象征。
王家坪 位于延安市西北部,1937年到1947年期間,這里曾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和紅軍總司令部的所在地,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重要領導人曾在這兒居住。舊址現為南、北兩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楊家嶺 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當年這里還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整風運動,現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會址、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兩處可供參觀,在會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著一排窯洞,這就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人當年的住所。
棗園 棗園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現舊址大門石柱兩側尚有康生所書“延園”二字。
清涼山 位于延安城區,隔延河與寶塔山想望。清涼山是以宋代石窟寺為主體的佛教藝術寶庫,共有石窟37處,大都開鑿于宋代,萬佛洞則是宋代石窟之最。清涼山也是新聞事業的搖籃,曾是新華通訊社、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解放日報社、新華書店等所在地。
延安革命紀念館 建于195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為生動的教材,是中國20世紀一段特殊歷史的縮影。
南泥灣 南泥灣是中國共產黨軍墾事業的發祥地,是“南泥灣精神”的誕生地。南泥灣的主要景點有:毛澤東視察南泥灣舊居、三五九旅旅部舊址、七一八團烈士紀念碑、七一九團烈士紀念碑、中央管理局干部休養所舊址、南泥灣墾區政府舊址、八路軍炮兵學校舊址、九龍泉和南泥灣大生產展覽室等。1992年4月被陜西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川會議舊址 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城南洛川縣馮家村。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舊址現有磚窯兩孔,一孔是洛川會議會址,一孔是毛澤東的臥室兼辦公室。1966年起開始對外開放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