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3月31日電(劉維光)上海市綠化市容局31日發布2010年上海水鳥資源監測結果。監測顯示,2006至2010年,上海水鳥數量正從2006年度的20多萬只次,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5萬只次。其中冬候鳥和旅鳥的數量下降最為明顯。
據指出,這與人類活動帶來的自然濕地、棲息地質量下降、人工濕地消失、全球氣候異常等有莫大關系。
2010年度,滬上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組織了對上海地區水鳥棲息情況的16次同步調查,調查區域為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核心區、崇明東灘魚蟹塘、崇明北湖、南匯東灘、奉賢邊灘、九段沙自然保護區、寶鋼水庫、三甲港、長興橫沙邊灘和淀山湖等10處。
此次調查共記錄到水鳥112種145001只次,其中在崇明島境內共記錄到水鳥85種73286只次。記錄數量最多的10種水鳥分別為:黑腹濱鷸、斑嘴鴨、白鷺、環頸鸻、骨頂雞、綠翅鴨、綠頭鴨、灰林銀鷗、羅紋鴨和大濱鷸,占到了記錄總數的66.53%。而從鳥類的種類分布來看,南匯東灘野生動物禁獵區最高,為88種,其次分別是奉賢邊灘的83種 、崇明東灘保護區的72種;而從鳥類的數量分布上來看,崇明東灘保護區為最多,達到55179只次,其次分別是南匯東灘的30755只次、奉賢邊灘的19736只次。
然而,讓鳥類專家擔憂的是,最近數年除奉賢邊灘的水鳥數量呈緩慢上升、崇明東灘保護區的數量呈上升趨勢以外,其余各區域的水鳥數量均出現了下降,其中崇明東灘魚蟹塘和九段沙保護區更是下降明顯。2006年至2010年間,上海冬候鳥和旅鳥的數量也在逐年下降;其中雁鴨類和鸻鷸類的下降最為明顯。
對此,野生動植物保護專家認為,上海的水鳥棲息地正面臨著逐年萎縮是導致水鳥數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特別是位于沿海的人工棲息地大面積喪失,造成了遷徙和越冬水鳥沒有適宜的棲息地棲息,其中崇明東灘魚蟹塘和南匯東灘禁獵區的棲息地喪失是最為明顯的。
此外,水鳥們現有的自然灘涂的棲息地質量也正在下降,除崇明東灘保護區外,其余各區域的沿海灘涂在近五年內均遭遇了大面積的圍墾。另外,外來物種互花米草的擴散也是影響棲息地質量的重要原因。根據調查,目前崇明東灘地區的互花米草面積已達1899公頃,占到了東灘地區灘涂植被總面積的49.54%。部分區域已形成成熟穩定的互花米草群落,是目前東灘保護區最大的植物群落。而這種潮灘濕地生境中有著超強的繁殖力的植物,已經被許多國家作為入侵植物實施大范圍的控制計劃。
此外,全球氣候異常、整個遷徙路線水鳥數量的下降等因素,也造成了上海水鳥數量的總體下降。同時,在沿海區域內還存在著一定的偷獵現象,據2010年度的執法情況統計,全市全年共處理各類偷獵案件332起,拆除各類網具(窩棚)694張(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