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氣候變干等自然因素直接對濕地進行肆虐,同時城市擴張、過度放牧、開采泥炭、挖溝排水等人類活動也強烈地摧殘著脆弱的高原濕地,使得高原濕地生境惡化。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高原濕地退化現象日趨顯著,高原濕地在痛苦地呻吟,為其當今的處境而悲泣。許多高原濕地的面積都呈縮減的趨勢,尤其是泥炭沼澤濕地潛水位下降明顯,有些泥炭沼澤濕地已經疏干,變成泥炭裸地;青藏高原濕地土壤已出現鹽漬化現象,形成鹽化泥炭土和鹽化草甸沼澤土;湖泊濕地也呈現出礦化度升高、湖水退縮、地表出現鹽霜的現象。僅青海湖濕地區,在 1987 ~ 2000年間湖體內外的水域已有 7810hm2變為了流動沙地,有 1550hm2沼澤變為了流動沙地,湖泊濕地荒漠化加快。蒙新高原的湖泊濕地萎縮、水質咸化趨勢更為明顯;云貴高原的許多湖泊還在遭受著嚴重的污染侵害。
黃河首曲濕地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及甘肅省東南部的交界處,地處黃河上游、青藏高原的東側,橫跨四川省的若爾蓋縣、紅原縣、阿壩縣、松潘縣和甘肅省的瑪曲縣和碌曲縣,總面積約 1600km2,平均海拔 3500m。黃河首曲濕地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不僅對整個黃河流域水資源的調節起到關鍵作用,對當地的氣候也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沼澤植被集中分布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樣性價值。但由于該區以牧業為主,人口的不斷增長加大了放牧的力度,使該區草場嚴重超載,尤其在 20 世紀 70 年代,為了緩解草場的壓力,對“環境惡劣”濕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挖溝排水活動,將濕地改造為牧場,導致濕地大面積消亡。與以前相比,若爾蓋地區野生動物種類和種群數量都明顯減少;而草場植被不僅覆蓋率下降,而且有毒有害植物不斷增多,大部分草場的毒害草、雜草類由 20 世紀60 年代的 20%上升到目前的 70% ~ 80%;沼澤積水也明顯減少,目前夏季沼澤水深多在 10 ~ 15cm,更多的沼澤僅呈過濕狀態。尕海地區草地已不堪重負,不少地方已經裸露沙化,風吹沙起,而更多的地方也由過去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風光變成了“風吹草地見牛蹄”的慘景。昔日的大片沼澤地也變成了植被稀疏且草質很差的半干灘, 大部分山谷小溪徹底斷流, 數千眼泉水干涸,大小湖泊水位明顯下降。而中華鼢鼠、旱獺、野兔等動物的洞穴卻如滿天繁星, 不計其數, 使整個草地千瘡百孔,滿目瘡痍,鼠蟲害面積擴大又加快了濕地的水土流失。過去 50 年拉薩城市用地變化進程表明拉魯濕地面積在 1959 年的濕地面積為 1000hm2左右,到 1965 年減至 864hm2,1999 年進一步縮減到 548.7hm2,減少了約 40%。199l ~ 1992 年,在拉魯濕地修建的貫穿東西的中干渠造成濕地排水迅速,導致濕地旱化和沙化。在近 40 年來人為干擾下,植被群落由蘆葦群落演替為小花燈心草—槽桿荸薺群落,植被高度由 1 ~1.2m 變為 0.1 ~ 0.2m。
退化中的若爾蓋高原濕地(高俊琴攝) 草場的破壞者—高原鼠兔(王啟基攝)
曾被譽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心臟”的青海湖,目前已經病入膏肓,危機重重。青海湖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供血”功能失調,患嚴重“貧血”癥。青海湖的水位自 1956 ~ 1986 年的30 年內水位下降了 3.16m。原有 70 多條補給水源的河流,現在僅幸存 40 多條,水量比從前減少了近 60%,湖泊最深處水位已經由 20 世紀初期的 37.5m 下降至現在的 25m。青海湖流域土地沙化和草場退化非常嚴重,整體景觀正在由草地景觀向荒漠化景觀演變。同時,濕地退化也給青海湖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帶來嚴重威脅,使得物種不斷減少。云貴高原上著名的滇池一直處于嚴重的有機污染狀態,滇池的草海和外海局部水域在 1988 ~1990年連續 3 年有“水華”出現,藻類生長旺盛,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后,雖然國家已經將滇池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湖泊之一,并投入巨款進行了大力度的整治,但目前的污染狀況仍很嚴重,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