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保護,錢從哪兒來?
——水源地保護基金探索生態效益補償長效機制
霧霾因其顯而易見而備受關注。其實,水問題比霾問題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更復雜、影響更大、更難以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比喻和深入闡釋“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毋庸置疑,在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大背景下,道法自然保護水源地是解決水問題的必由之路。
保護水源地,需要大量的而且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錢從哪兒來?怎樣才能保證資金不斷流?如何把錢用在刀刃上?日前,北京林學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美國森林趨勢(Forest Trends)和中國水土保持學會聯合主辦飲用水源地保護基金研討會,共同探討水源地保護基金機制,希望找到一條水源地生態補償的可持續發展途徑。
道法自然保護水源地——在生態保護大背景下解決水問題的必由之路
解決水問題的途徑有灰色基礎設施建設,如水利用效率提高措施、調水、海水脫鹽等;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如濕地、森林等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等。據美國森林趨勢的專家馬克·凱瑟爾介紹,他們在秘魯開展水源地保護的實踐證明,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效益比灰色基礎設施建設的效益更高,他說:“綠色基礎設施能像海綿一樣,把雨季多余的水轉化成關鍵的旱季水流。”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代表朱春全說,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應對全球挑戰,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到2016年的優先項目戰略。
朱春全說:“針對水安全、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全球重大挑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及其合作伙伴在尊重與公平利用的基礎上,倡導以自然為本的原則,探索總結了獨特并很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且在中國北京的密云和廣東龍門的嘉泉兩個試點流域,開展了以自然為基礎的示范項目,已顯示出明顯的成效。”
據北京林學會副秘書長秦永勝介紹,為了解決北京的飲用水源地保護問題,北京林學會聯合美國森林趨勢、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中國水土保持學會,于2013年5月16日“第十八次卡通巴會議”召開期間,在中國北京發起成立了大都市飲用水源地保護伙伴關系。大都市飲用水源地保護伙伴關系是一個致力于解決大都市水源地保護問題的合作交流網絡,是一個合作方式靈活多樣、多學科結合、多方參與、平等開放的平臺,希望不斷推進密云水庫水源地保護項目,擴大伙伴關系影響;邀請國內外城市加入,使網絡持續擴展;在已有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提煉《都市水源地保護技術指南》;示范推廣這一《指南》,開拓項目資源渠道。
錢從哪來——水源地保護基金探索長效機制
在大都市飲用水源地保護伙伴關系的基礎上,北京林學會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合作伙伴提出建立北京飲用水源地保護基金的設想。這次研究會的焦點就是探討水源地保護基金的可行性和策略。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在當天的研討會上語出驚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申請加入大都市水源地保護伙伴關系和北京飲用水源地保護基金,并將向基金捐資10萬元。北京飲用水源地保護基金尚未啟動,便募集到“第一桶金”,這更加激發了大家的熱情,讓人們信心大增。
作為一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世界特大型都市,北京的水資源安全受到人們日益關注,而目前北京唯一的地表飲用水源地——密云水庫,能否持續為城市提供充足清潔飲用水源,就顯得格外重要。近年來,北京市政府為保障首都飲用水安全,大力推動京冀跨地區生態補償,先后實施了“稻改旱”、京冀水源涵養林工程等多個補償項目,有力地保護了密云水庫飲用水源地。但是,目前密云水庫仍面臨著來水逐年下降、水質污染和上游社區貧困等諸多問題。因此,在突破傳統思維,打破學科和部門藩籬的基礎上,完善現有生態補償機制,量化補償效益,提高補償資金使用效率,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加入,就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而本次會議研討的話題——水源地保護基金,正是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
所謂水源地保護基金,就是通過合理政策、機制設計,通過社會融資的方式,鼓勵企業、個人參與水源地保護工作,形成“誰受益,誰付費”的良好社會氛圍,最終實現都市水源地的可持續發展。這次研討會對北京成立飲用水源地保護基金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討論,并建立工作聯絡組機制,制訂了未來半年水源地保護基金工作計劃。
據北京林學會秘書長王小平介紹,未來半年內將有多位國際水基金專家來京開展水基金規劃和設計工作,他們還將就水源地保護基金問題組織相應的研討活動。在細致扎實的前期工作基礎上,北京飲用水源地保護基金計劃于2016年初啟動。
量化收益——讓捐資者愿意捐錢、捐得明白;讓基金可持續發展
美國森林趨勢的專家馬克·凱瑟爾在介紹秘魯利馬水保護基金的經驗時,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量化項目收益,這有助于保障捐資者捐得明白,自愿捐贈;讓自愿捐贈的資金源源不斷。
秘魯利馬是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城市,每年在旱季缺水達4000多萬立方米。利馬所面臨的水危機有多嚴峻,僅僅由此便可見一斑。為了解決水問題,2010年秘魯政府為利馬和卡勞兩市的流域和水資源保護設立了水保護基金。
水保護基金資助的項目主要包括兩大塊:流域管理和水資源保護——水質、水量、可持續性活動等;水文化——城市用水效率和農業用水效率,目前已開展了34個項目。
馬克·凱瑟爾說,這些項目的實施,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有權支持流域投資的關鍵性公共職能部門看到,基金所資助開展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物超所值”,也就是說,通過濕地恢復等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提高旱季的水供應、改善水質,而且投入產出比也很高。只有這樣,基金才有說服力,讓投資者自愿投資水源地保護工作,讓捐助的資金源源不斷。
綠色基礎設施的收益包括水質和水量兩方面,水質又包括降低污染,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泥沙、富營養化物質和重金屬等。水量主要是增加旱季水流、滲透 (滲透溝)、土壤水分和地下水補充 。凱瑟爾說,項目投標之初,就必須量化預期收益。如濕地恢復項目,要估算能被恢復的濕地蓄積下滲的雨季降水量、計算旱季基流增加量等。水保護基金根據量化的預期收益對投標項目進行排名招標,監管項目實施,跟蹤收益情況,并報告項目實施成效。
正是有這種從始至終的預期收益評估和收益報告制度,以及公開、公正、透明的項目管理,并最終向捐資者提交一份明確的效益清單,或項目執行成績單,讓捐資者能明明白白捐款,讓錢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