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內的濕地是世界上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年輕的的濕地生態系統,總體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多年來,由于人類的開發活動的加劇和黃河供水量的減少,加上海水的倒灌、侵蝕,原有的大片蘆葦的濕地嚴重的堿化,使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內的濕地面積縮小,環境生態逐漸惡化。為留住濕地,保護家園,東營市對黃河口采取了系列搶救性恢復保護措施。通過投巨資修筑防海潮大堤,濕地內圍堰蓄水,在高鹽堿地域人工培育檉柳林和人工種植蘆葦等措施,使4238公頃濕地恢復了原貌,黃河三角洲的植被逐年增多。蘆葦面積增加到5.2萬公頃,保護區內野生植物達407種,有14種國家稀有樹種也落戶黃河口。
每年的6~8月份是黃河口濕地內植被最茂盛的季節。此時驅車進入就猶如置身于綠色的海洋。綠色讓黃河口顯得生機盎然,隨處可見的綠色植被相互穿插,相互點綴,20萬畝畜牧草,10萬畝速生林,13萬畝人工檉柳林,50萬畝人工蘆葦與黃河口濕地的自然植被渾然一體,共同構筑起一道靚麗的綠色生態景觀線,一幅“天上有飛鳥,地上野獸跑,魚蝦水中躍,綠林隨風拽,花兒競相開”自然畫卷,展現出黃河口濕地的秀美。
目前我們貫稱的黃河三角洲是以東營市墾利縣的寧海為頂點,北起套爾河,南到支脈河的扇形沖積平原。在此區域內存在著為數不少的高鹽堿土地,給植綠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多年來東營市從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出發,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使黃河三角洲這塊成陸時間短、生態環境脆弱的土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先后投資1億人民幣,通過人工造林,封灘植林等辦法,不斷擴大森林的覆蓋面積,完成森林覆蓋面積9.2萬公頃。在2004年對沾利河、王莊灌區、麻灣灌區的綠化中,綠化長度210公里、綠化面積2.2萬畝、植樹242萬株。同時加快荒堿地的改良步伐,積極實施“上農下漁”開發項目和農村綠化工程項目,以實現農、林、牧、副、漁共同發展目標。僅2004年就開發荒堿地35.2萬畝,農村綠化工程共種植速生林31.5萬畝,植樹296萬株,使昔日的荒堿地成了綠色家園。墾利縣實施了10萬速生林綠化工程和20萬畝人工牧草種植工程;利津縣在沿海一帶造起了13萬畝檉柳林;河口區實施了50萬畝人工蘆葦的培育工程。此外,東營市所屬縣區也結合各自實際建起了冬棗、桑蠶、蓮藕、蜜桃等種植基地,既美化綠化了家園,又從高鹽堿土地上取得了經濟回報。
黃河兩岸的大堤猶如一對姐妹長城,日夜相伴護送母親河水到達黃河口。黃河河務管理部門按照黃委建設生態景觀線的要求,為改善入海口河段20公里南防洪大堤上植被難以存活,影響和制約堤防綠化問題。自2004年4月份開始,墾利河務局在山東省林科院大力協助下,進行了首期南防洪大堤生物植被種植實驗,選擇引進了紅花槐、白蠟、美國黑楊以及高羊茅草、狗牙根草等耐堿樹種和草種,較好地解決了生物植被成活難問題,成活率達85%以上。目前,二期實驗工程正在實施之中。
近年來,黃河業務部門在黃河淤背區先后種植了孿樹、紫葉梨、五角楓、黃金柳、香綠、青桐、速生楊等美化綠化樹種,均枝繁葉茂,與黃河行道林、防道林、生態林渾然一體,形成一道美麗的生態景觀線。
自2000年以來,黃河河務管理部門在黃河來水持續偏枯的情況下,實施黃河水量科學調度,黃河已連續六年不斷流。以黃河水為主要來源的黃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在得到水源補給的情況下,形成了壯美的生物多樣性生態景觀。秋風送爽時節,黃河口濕地內草木茂盛、碧水蕩漾、藍天白云、珍禽翔飛,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