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明
游覽頤和園,看到“大運河文化遺產——頤和園水路樞紐及景觀”介紹,方知頤和園昆明湖是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庫,至今二百多年歷史了,如果從元朝初年水利專家郭守敬引白浮泉水入其前身甕山泊算起,其歷史則長達700多年了。
據介紹,元朝初年郭守敬引白浮泉水入甕山泊(昆明湖前身),經金代古道入積水潭,出城至通州入白河,與京杭大運河相接,此即為著名的通惠河引水工程。至乾隆十四年(1749),因白浮至甕山泊水道早已堰塞,乾隆皇帝隨組織梳理香山、五泉山一帶泉脈水道,展拓昆明湖,既解決了西郊水患,又為城市供水、農田灌溉、漕運以及園林建設提供了充沛的優質水源,最終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長河—護城河—通惠河—大運河這一京城水系,昆明湖成為北京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水庫,在北京水利史和京杭大運河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如今在昆明湖沿岸仍保存有大量當年的古碼頭、橋梁、石碑、涵洞、水閘等水利工程遺址。
隨著時代變遷,昆明湖的景觀價值當推首位,水庫作為基礎性生態系統也一直運行的很好,但和現在的水庫比起來,早已是小巫見大巫了。如昆明湖里外湖面積220公頃,平均水深1.5米,理論蓄水量約330萬立方米,而密云水庫水面面積可達1.88萬公頃,平均水深30米,蓄水量可達40多億立方米。但為了多蓄積更好解決城市供水,密云水庫大也有大的問題,如昆明湖收集的是山泉溪流,對自然生態應該無明顯影響,而密云水庫攔截的是潮河、白河,控制流域面積近1.6萬平方公里,導致潮白河北京地區158公里河段近期連續斷流22年,去年才開始放水補河,對河流生態系統和地下水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密云水庫運行還面臨著如何兼顧壩下河流生態系統良好性的需要,增強可持續的挑戰。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