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以及全國林業宣傳工作會議上,國家林業局明確提出了建設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由此,中國林業建設由生態、產業兩大體系建設并駕齊驅,進入生態、產業、文化三大體系建設三足鼎立的嶄新時代。這對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生態文化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為核心和信念的文化,取代那種以人類為中心、以人的需求為中心、以自然界、自然環境為征服對象的文化,是一種基于生態意識和生態思維為主體構成的文化體系。它不僅包括生態意識和生態思維,還包括生態倫理和生態道德、生態價值等,它是解決人類與自然關系問題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和。在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林業既要承擔起生態建設的重任,同時也要當好生態文化建設的先鋒。
推進現代林業的主要任務和奮斗目標,是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生態文化體系,已經成為現代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林業的三大奮斗目標、三大支柱之一。沒有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的支撐,是缺乏先進文化內涵的林業,就不能稱為現代林業。
生態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樹立現代生態和諧理念、建設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加強生態道德倫理宣傳教育。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特別是由于地域條件不同,實施與建設起來的差異比較大。 構建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普及生態知識,宣傳生態典型,增強生態意識,繁榮生態文化,樹立生態道德,弘揚生態文明,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價值觀,努力構建主題突出、內容豐富、貼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態文化體系”。因此,必須充分結合本地實際,挖掘和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長青保護區作為秦嶺保護區群的核心一員,擁有以大熊貓為代表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和極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具有建設現代林業發展尤其是生態文化建設的基礎。經過認真學習國家林業局領導關于建設生態文化方面的重要講話和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精神,長青保護區新一屆領導班子從實際出發,以示范保護區建設為契機,圍繞“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新理念,依托現有動植物資源優勢,著力營造保護區生態文化氛圍,外樹形象,內練素質,陸續推出生態文化建設“三個一”工程,即一個中英文網站,一部《長青印象》電視風光片,一本《長青》刊物。另外,在保護區主要入區道口和旅游小區設立了規范醒目的宣傳牌和解說性標識標牌,對機關院內的花果樹木制作懸掛了生態解說牌,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家園”,讓來賓進入保護區能充分感受到生態文化和科普教育的熏陶。這些新舉措只是我局生態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建設生態文化體系是一項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全局職工的共同參與。
2006年我局被列為全國51個示范自然保護區建設單位之一,這既是榮譽也是機遇,更是挑戰和壓力。“示范”包括工作作風、業務水平、管理質量、保護成效、產業經濟等諸多方面,也包括生態文化建設的“示范”,是全方位素質的展現。全局干部職工都要有緊迫感,危機感,從自身的工作職能出發,找差距,看不足,謀實事,求實效,緊緊圍繞“示范自然保護區建設”這個“重心”開展工作,逐步實現生態、產業、文化三大體系建設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