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溪 拾 夢
認識杭州,當然是先從西湖開始的。后來,多看了幾本書,繼而又知道了西泠。再后來,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我們才知道了居然還有個城市濕地西溪。一個以愛情之都美譽名播天下的杭州,由此多了幾分凄楚,多了幾分哀婉,也多了幾分雅致,多了幾分情愫,更多了幾分慰藉。
杭州是個古老而時尚的大都市,又是浙商薈萃之地。從古至今,金錢美色,官場功名,物華天寶,富庶張揚。太熱鬧了,就顯得喧囂嘈雜,大街小巷成天價車水馬龍,讓人感覺不是一個清靜地。很多人想安安靜靜地休息一段時間,可又難以擺脫這個世界過于精彩的誘惑。大隱中隱對現代都市人都不太適合,唯有小隱。于是,人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去處——西溪。
曾和西湖西泠這兩位義姐仁兄并稱“杭州三西”的西溪,頗有些與眾不同。和西湖相比,西溪少了脂粉氣;和西泠相比,西溪又沒了名利場。如果用一種顏色來比喻一個城市的話,北京當首推紅色,上海應該是粉色,青島大連則是藍色的。假如把杭州說成是綠色的,恐怕不僅僅是因為有山水園林和西湖龍井的盛妝華筵,只有西溪,才可以稱得上是這座城市的背景音樂。畢竟,很多人還是不大了解西溪,一則是因為濕地在幾年前還是一個較冷清的字眼,二則是因為西湖西泠的光環過于耀眼,令這塊僅僅相距五公里之外的西溪冷眼看著它們的榮華富貴,這一看,就是自甘寂寞的千年。
同樣是水,盡管在古代的最初功用完全相同,盡管西溪面積比位居全國31個同名西湖之首的杭州西湖要大出10倍,可千余年的風流卻讓西湖占盡。在西溪吟詩作賦的朝野文人,大都是一些喜好耕讀傳家的。“碧山回,愛參差花港,曲穿村塢。耽幽趣,漁弟樵兄,總傍萍洲住。陰陰桑柘綠遮門,漾炊煙漸迷香霧。冰梅萬樹,想紅萼春時初吐,悔塵蹤,遲向芳源問渡。”有道是西溪之幽頗適宜文人的歸隱,由此略見一斑。假如說西湖是杭州寵愛有加的己出閨秀,那西溪就是寄養于山野的庶出小女了——她秉承著杭州固有的血脈,雖常常游離于人們視線之外,卻不自怨自艾,顧影自憐,一身暢酣淋漓的山水畫意和汪洋恣肆的野性美使她多了幾分閑淡與清雅,幽靜與曠達。所以說,西溪是田園的,也是雅致的;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
西溪位于杭州市區西部,是當今國內城市中心罕見的面積最大的次生濕地,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融城市濕地、農耕濕地和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獨特的水生、陸生植被和野生動物物種,至今都常常讓那些生物學家興趣盎然。蜿蜒的水塘里,生長著各種水生植物:春天菖蒲抽芽,夏來小荷尖尖,秋季蓮藕飄香,冬至蒹葭蒼茫。岸邊則是芳草萋萋,花木扶疏,春花夏蔭秋果冬梅,一片葳蕤,滿溪芳香。更別提那水中游魚成群,天空鷺鳥翻飛了,這里還是各種翠鳥、綠嘴鴨、銀雞的樂園,形成了極為奇異的濕地生態景觀。當五月的春風吹開了鳶尾燦爛的笑臉,熏醉了來來往往的游人,去西溪濕地追隨這鳥語花香,又成了時尚。
西溪之勝,獨在于水。“一曲溪流一曲煙”,大小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布著眾多的港汊和魚塘。這里白天除了偶爾的鳥鳴,就是船行的“沙沙”聲和槳櫓的“欸乃”聲。波平水緩,水草在船舷油油地漂蕩,一彎水面如巨大的綠色寶鏡,偶有村民的小船滑過,游人都會忍不住探頭去看:船艙里是新鮮的魚蝦?是鮮嫩的菱角?還是采蓮女子順手折來的蓮葉?那水芋們紛紛引頸探向水面,是想一捧啜飲么?纖纖柔草把小手伸進碧波,是想打撈那天光云影么?白鷺抬頭張望,是憐愛自己雪一樣美麗的影子,還是看到戀人正從云端翩然而至?槳起槳落,這流麗的水紋宛如揉皺了的水彩畫,是少女眼中的一泓流波,還是畫家心頭虬曲、詭異而透明的夢?或者,是曾經蕩舟水上的女子瀲滟如詩的款款情懷?粼粼波上,凋零的彩葉與花朵,仿佛難以揀拾的舊夢……。若是喜靜,可去那楓楊樹下,一根釣竿,一盞茶,一段悠閑愜意的時光,日子幸福而簡單;好動者,則去撐一竿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待到暮色四合,安然歸來的想必也是一份寧靜與詩意的閑適。
所以,厭倦城市喧囂的人一踏進西溪,便如同隱逸的道人一般,心無旁騖。沒有塵世的煩惱,惟有詩意的向往。這古典的、江南的、農耕的、塵世之外的西溪與你對視,與你同悟,使你心慮清純,渾然忘我——或沉浸到懷舊幽思之中,任那陳舊的歷史,刀耕火種的氣息撲面而來;或感懷靜止的光陰里一段閑置的命運,不慍不火,不急不徐,超然回味著曾經熙來攘往的日子;或于庭階寂寂間心生遐想,或于悄然靜坐中把滿目蔥蘢盡收眼底……廊檐下,斑駁的是歷史,鮮活的是記憶,淡忘的是俗務,攬懷一抱的是自然而然的歡欣。既有神游八極的曠遠閑情,也有輕拈小令的怦然心動。目光在重重疊疊地在簍籃杯盞間流轉,看那最簡單的勞作升騰出清逸、安閑的況味,聽那嬌花照水、一身旖旎的越劇清音嬌韻在耳邊,莫過于人生最質樸的一種玩味與欣賞了吧?而明與暗,光與影,久遠與現代,傳承與發揚,文化的沿襲不僅僅是亭臺樓閣的保存,南韻北曲的交流,還有精神層面的對峙與淡定。這一切都在凝目暗通的一瞬間過濾,融匯,仿佛眼前的西溪水在青草間向遠山浮行……
西溪,不僅是一面鑲著五色花邊的鏡子,一抹躺在純自然世界里的陽光,一座詩意的畫廊,一方休生養息并期待走向世界的瑰麗花園,還是一個原生態的濕地王國,一本教你怎么珍惜這藍色星球的教科書……其濕地之美不僅美在獨特的江南濕地景觀,綺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水鄉風情,深厚的人文歷史,同時還美在綠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上。
西溪濕地更是一個都市里的村莊,一處江南水鄉的微縮景觀。大到農舍庭院和桑園柿林,小到農具家具,甚至一只笸籮,一盞油燈,一頂摞著補丁的舊蚊帳……穿行其中,宛如置身于純粹、淳樸的鄉間,少了匆忙,淡了浮躁,釋放出一份久違的簡單與親切,就連腳步也變得異常輕松,隨意了許多。這里既不是修舊如新,也不是整新如舊,只是遷走了原住民的西溪農家,給人一種原汁原味返樸歸真的感受。泡桐花落帶走了春逝,秋葉嫣紅則別有一番醉意:點點柿子紅,瑟瑟秋葉黃,一彎流水,一懷蒼茫,走進西溪,便走進了鄉野逸趣,走進農耕時代的阡陌……
人間的煙火氣又開始裊裊升起。一把絹紙傘,幾雙芒草鞋,懸掛著記憶,也懸掛起尋常中最樸實的詩意。日子如同穿堂風,如同每一個早晨那新鮮的陽光——靜謐,平常,卻溫暖。灶膛里,曾經熊熊的爐火依然會不經意地炸出火星,有誰會說岑寂無語?誰還在回味那香甜的彌漫著秋菱清芬的茶飯?深夜里農婦巧手縫縫補補改制的那些舊衣裳,一定給那個年代走來的人,以怎樣溫馨的親情和樸素的懷念?古老的烏木床,饞嘴的小糖缸,汪汪泛著油漆的梳妝匣與樟木箱,走遠的也許只是奶奶的傳說,定格的卻是永不褪色,永遠珍藏。樓梯的一角,仿佛還聽得見舂米推磨的“吱吱”聲,還有那吳儂軟語的小曲兒,在唇齒間輕漾?!皶兂鲈盘镆箍兟椤?,“閑敲棋子落燈花”,遙想曾經的先人們在此,是如何耕讀傳家,愜意而居。而一抹光影,從樹林頂端斜射進來,落在斑駁的木板墻,貴氣的條臺桌和大紅油漆刷就的杯盤籮盞……時光或許就此停滯,沉湎在西溪的昨日舊夢里,不忍離去。
一個城市,尤其是天堂般的杭州,尤其是擁有了西湖這樣絕美的風光之后,再有西溪這樣豐富的濕地公園和寧靜的田園景象,實在讓喜愛杭州、景仰杭州生活的人,無法不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