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才
沿經(jīng)十路西行,過大金莊、京福高速橋,至擔山屯村西后,駛上一條樹木蔥蘢的西北向大堤,放眼西望便是玉符河濕地了。濕地中間,有一渠活水,清澈鮮活,由東南向西北流著。這是由南部山區(qū)蜿蜒而來、有著悠久歷史的玉符河流過來的。
河太好了。河面也就十余米寬,卻蓄積了南部山區(qū)的涓涓溪流,一年四季,晝夜不停地流著,直流進濕地的深處。碧透的河水中長滿了五彩的水草。立定一瞧,這河水似乎不動,若細瞅水中那始終朝著一個方向,頻頻擺動的水草,你便覺出自然的偉大。這河水永遠是這么活潑,這么鮮明,這么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地流淌,流出了濕地的綠色,流出了濕地的生命。
或許正是得益于這生命之河的滋養(yǎng)吧,使這濕地分明成了一個凝碧滴翠的世界,生機勃發(fā)的仙境。
沿堤壩前行數(shù)里遠,便會看到一個高高的水閘矗立在壩的南側(cè),閘的上方懸著3個大字“睦里閘”——— 這便是小清河的源頭了。壩南濕地中有兩支溪流匯入閘下,東向的來自玉符河,西向的來自黃河。溪流潺潺從閘下穿過大壩進入睦里莊段,然后自西向東奔向濟南,繼而奔向大海去了。這水先是一半綠一半黃,涇渭相擁,繼而全部變綠,悠悠流淌,形成了小清河源頭特有的水文景觀。
由睦里閘南下進入濕地,有一條林蔭小路,兩旁全是綠水。沿小路南行一里許,有一條東西向的新修堤壩,向西直通向浩渺的玉清湖水庫。幾近水庫時,又有一條南北向的寬寬的水渠橫在眼前。渠中之水那才叫綠呢,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綠得奇異,綠得鮮潤。渠旁立有一塊標牌,一看才知,原來這是南水北調(diào)工程專用水渠。不久,這綠色的瓊漿就要浸入北方城市千萬戶人家的心田了。繼續(xù)西行至玉清湖水庫,那一碧萬頃的綠水映入眼簾: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皺。天水之間,全是清明。在藍天輝映下,整個水庫藍汪汪的,就像塊空靈的藍水晶。怪不得濟南人喝了這湖水格外精神,原來是它在滋潤人們的心田,凈化人們的心靈呢。
自玉清湖北行,穿過一段綠林,又見一塊遼闊的綠綠的水面,無數(shù)梨花般的白鷺在水面上飄來掠去,如詩如畫的景色著實迷人。這是黃河的沉沙池。黃河之水被提取入池,經(jīng)過沉淀澄清,而后輸入玉清湖,以此確保玉清湖之水源源不斷,永不枯竭。這沉沙池西畔便是滾滾的黃河了。自西天而來的黃河,浩浩蕩蕩,波濤洶涌,直沖向濕地前的一條綠色大壩,而后折北而去。河水安瀾時,人們用虹吸管引河水入濕地,讓湖水得補充,使?jié)竦氐脻櫇?;若遇河水暴漲,人們便開啟壩上的濕地之門,讓河水直入胸襟,以此消黃河之恣肆,保大壩得安然。銜南山之水,吞黃河之浪,蓄自身之能。大自然如同一位意蘊深厚的藝術(shù)大師,用河水、山泉、陽光把玉符河濕地打造成最富有生命表現(xiàn)力的地方。
站在這濕地與黃河的交接口上,又是怎樣的一幅圖景啊:一邊是洶涌澎湃的金色河波,一邊是含蓄幽靜的綠色濕地。當一道鋪于河中的夕陽用它那迷人的萬丈光焰染紅這黃綠界限的時候,當河流中那白帆船上的號子聲和濕地中的鳥鳴聲互相應(yīng)和的時候,當那“隆隆”的黃河律動和“隱隱”的濕地之音融合共振的時候,你會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生命的存在,并由衷感謝大自然的慷慨,賜予泉城人如此壯美的生存環(huán)境。